趣百科 > 生活 > 正文

​上海新开“全球旗舰店”,故宫、三星堆都在推广,但为什么这种产品还有争议?

2024-06-02 05:01 来源:网络 点击:

上海新开“全球旗舰店”,故宫、三星堆都在推广,但为什么这种产品还有争议?

盲盒给市场的新意不曾间断。

正如围绕盲盒的争议也不曾间断一样。

9月初,在上海重要商业地标南京东路步行街上,泡泡玛特开设了首家全球旗舰店,不同主题的盲盒与其他潮玩一起,构成旗舰店的重头戏。开业不到两周时间,旗舰店已经成为社交平台上热门的“种草”和“拔草”目的地。

社交平台上,“泡泡玛特全球旗舰店”热度很高(图片来自小红书用户)

全国各地的博物馆也对盲盒情有独钟。故宫博物院的“故宫猫·祥瑞系列盲盒”、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三星堆的“祈福神官盲盒”等,一经亮相就成“网红”,一度供不应求。

三星堆盲盒已经推出了好几个系列(图片来源:三星堆博物馆天猫旗舰店)

一些日常小物也纷纷与盲盒挂钩,文具、休闲食品,乃至节令食品月饼,都有盲盒,大有“万物皆可盲盒”的趋势。

但另一方面,盲盒的争议不小。有人说盲盒涉及“炒作”,有人说盲盒涉嫌“赌博”。体现到市场监管上,是监管部门和消费者保护组织纷纷出台意见,规范行业发展——

8月16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盲盒经营活动规范指引(试行)(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

8月1日,包含盲盒经营要求的《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修订)》(以下简称《条例(修订)》生效;

1月上旬,由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制定的《上海市盲盒经营活动合规指引》(以下简称《合规指引》)正式实施……

一边是新品迭出,一边是监管约束,消费者能不能买?尤其是有孩子的家庭,能不能给孩子玩盲盒?

不“盲”的盲盒Vs越来越“盲”的盲盒

其实,盲盒一直在变。

“盲盒不‘盲’”是趋势之一。

在泡泡玛特全球旗舰店,盲盒虽多,但并非全部。店里还有很多无须抽取、透明销售、可个性化选择的产品,如“泡泡萌粒”新品、结合上海特点设计的Molly系列徽章、收藏级别的手办玩偶、供消费者自行DIY的各种工具等,占比不低于盲盒类产品。

泡泡玛特全球旗舰店里的上海设计款徽章

很多消费者也选择了“不盲”的产品。“在小红书上看见介绍后,觉得这里的空间设计很特别,产品又比普通门店多,就来‘拔草’了。”在门店附近写字楼上班的乔小姐与同事趁午休时间逛店,她挑选了一瓶“泡泡萌粒”,这是泡泡玛特旗下的明星IP小颗粒,包括Molly、Labubu等,造型全部公开,自行选取,没有“隐藏款”。乔小姐的同事选了另一款IP的手机壳,“我喜欢这个IP,并不是为了要‘隐藏款’。”

没有隐藏款,由热门盲盒IP衍生出来的小颗粒很受消费者欢迎

很多消费者选择博物馆盲盒,也是因为喜欢对应的IP。中秋节前,“故宫淘宝”这一故宫文创店上线了“故宫猫奔月之旅”“饱格格花神系列”等盲盒新品,目前“故宫淘宝”系列盲盒已有约出20款。对于这些产品,消费者的评价很一致:“萌”“可爱”“有文化”。

“萌”“可爱”是很多网友对故宫盲盒的评价(图片来源:故宫淘宝旗舰店)

让河南博物院和三星堆博物馆“出圈”的则是盲盒对传统文化的演绎。消费者争相解囊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不仅为了开盒的惊喜,而是希望通过“考古”这种有意思的形式,让博物馆文化离生活更近一点。尤其是很多家长借助这一系列盲盒,帮助孩子直观理解“文博”“考古”“历史”等词汇和知识。

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需要动手揭晓“宝藏”(图片来源:河南博物院天猫旗舰店)

“对于这些盲盒,我个人都挺支持的。盲盒是一种有趣的东西,作为兴趣爱好,无可厚非。”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说,“不过,也要注意盲盒市场的新趋势。除了那些市场欢迎的盲盒,也有些盲盒变得越来越‘盲’,甚至涉嫌违法。”

他观察到,市场上出现了一种“盲盒+回收”的新模式。在常规盲盒销售中,消费者不论在线上还是线下抽取盲盒,都是先付款再抽取后,不论最后抽取的款式是否中意,商家不接受退货。但在“盲盒+回收”中,商家声称“不满意可当场回收”,“举个例子,有商家将盲盒定价为每个50元,并称里面有该系列的隐藏款价值2万元。消费者付款抽取后,如果不喜欢抽中的款式,商家当场以20元的价格回收。这不就意味着消费者可以花30元抽取隐藏款吗?这种销售方式类似于彩票销售或博彩,涉嫌违法。”

唐健盛还指出,市场监管总局的《征求意见稿》和上海市的《合规指引》都提到,盲盒产品要合理定价,这是因为部分盲盒存在不合理溢价的现象,“盲盒‘隐藏款’的高价值应当视作商家对消费者的额外馈赠,不能把这种额外馈赠转嫁到常规产品的定价上。”

他又举例解释:如果一批盲盒商品正常销售价格为2万元,由于设置了隐藏款,商家将销售价格抬高到3万元,这1万元差价从何而来?如此定价涉嫌有违公平交易。

为“消费者共创”点赞

“其实,合规销售的盲盒并不‘盲’。虽然消费者在选购前看不出包装里有什么,但消费者仍可通过官方途径了解款式以及隐藏款概率,并享受抽取过程。”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北京大学商业与艺术研究中心主任赵龙凯说,“外界将盲盒称为‘潮流玩具’(简称‘潮玩’),有一定的道理。”

他认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潮玩,“盲盒”恰恰满足了当代消费者的需求,“这是一种带有社交属性的大众商品,从设计、生产到消费、开盒,多个环节带有社交分享,也是当代年轻人参与文化创造和传播的一种方式。”

很多消费者享受抽取盲盒的过程

比如,博物馆推出的盲盒文创是博物馆了解用户需求、创造体验的新尝试,通过盲盒唤起更多人接近博物馆的热情,并以此传播文化知识,“这种做法避免了从上到下的宣讲,让公众更有兴趣、更乐于接受,值得提倡。”

消费者对故宫系列盲盒的好评很多

据了解,在北大光华学院的课堂上,泡泡玛特还是一个讨论案例,因为很多学员好奇: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愿意买盲盒?经过讨论和调研,大部分学员认为,泡泡玛特的发展不仅是凭借盲盒这一形式,而是创造了一种“消费者共创”的商业模式。

首先,泡泡玛特的发展建立在与受众建立密切联系上。比如,Molly系列的诞生,是其创始人在微博上询问网友喜欢哪个IP的结果。在了解消费者诉求后,泡泡玛特与设计师沟通、再结合消费者建议,最终确定了产品。

Molly是泡泡玛特挖掘并演绎成功的的IP形象之一

其次,充分展示实体店的体验优势。泡泡玛特与一些互联网新品牌不同,先从实体店起步,不仅在门店设计上迎合消费者喜好,而且仔细研究了“怎样与消费者打招呼”等细节,希望从产品到服务全方位打动消费者。赵龙凯认为,潮玩是一种非常注重体验的产品和业态,这对其他线下实体都有启发意义。

最后,盲盒以及潮玩的诞生开创了新市场,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以往的创业者往往充满竞争心,首先想要抢占市场份额;但盲盒和潮玩不一样,它们创造了兴趣、市场,推动产业发展,让各方都能参与其中,然后才是不同品牌、参与者在争夺市场份额。

赵龙凯认为,这种创新视野值得肯定,虽然泡泡玛特的发展还是未知数,其发展模式也并非十全十美,但分析它的商业策略,以及盲盒、潮玩展示的市场空间,很有价值,“当下的商业模式强调‘为消费者创造价值’,也强调私域流量,而盲盒以及潮玩是品牌与消费者密切联系的结果,可供很多业态参考。”

“堵”与“疏”的平衡

当然,对于盲盒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也不能放任不管。

唐健盛认为,一定要关注商业模式的正当性,尤其是盲盒生产者在设计、销售、营销时,不应对消费者进行“社交绑架”。例如,在孩子中流传较广的部分游戏卡就存在“社交绑架”嫌疑,“企业设置的‘隐藏卡’‘特别卡’,以及‘拥有隐藏卡数量多,社群地位高’的营销暗示,容易误导孩子,导致孩子攀比以及过度消费这类产品,这种做法有违商业道德。”

也正因为此,《征求意见稿》以及《合规指引》中都提到,盲盒经营者不得向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向8周岁及以上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商品应取得监护人的同意。

业内人士指出,以上条款并不是禁止孩子接触盲盒产品——在实际销售中,不论是玩偶类盲盒还是博物馆文的创盲盒,很多使用对象都是孩子;但这些条款体现了盲盒经营者以及监护人对孩子的引导作用,要教导孩子正确认识盲盒。

“生产者、经营者以及家长都要承担责任。”上海消费者缪先生有两个孩子,分别11岁与5岁,孩子的小学和幼儿园中都有交换游戏卡的习惯。缪先生观察到,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引导下,孩子们间并没有出现攀比行为,“所以家长们对游戏卡也总体比较宽容,毕竟我们小时候也有类似的产品,比如方便面里的卡片、烟纸店里的‘香烟片子’等,能理解孩子们的喜好。”

但缪先生觉得,相关生产企业在设计这类产品时,确实要承担社会责任,“有些游戏卡设计过于复杂,什么‘魔力卡’‘星点数’等,而且没有详细介绍不同卡的出现概率,这容易引发孩子们攀比。作为家长,不欢迎这类产品。”

此外,如何规范盲盒的定价和溢价,也值得探讨。

《征求意见稿》《合规指引》等均提到了“合理定价”的话题,但由于盲盒定价属于市场行为,很难用条款规定标价高低。有消费者提出,会“用脚投票”,“市场上的盲盒品牌众多,竞争充分,商家要吸引消费者,应当给出合适的价格。”

盲盒市场竞争充分,品牌多、IP多

赵龙凯则关注到盲盒隐藏款的溢价现象,认为有必要规范二级市场的盲盒交易、特别是隐藏款交易。他认为,有人将盲盒与赌博相联系,主要是因为盲盒隐藏款在二级市场溢价较高,认为部分消费者选购盲盒是为了通过二级市场获利,但绝大多数消费者选购盲盒只是因为喜欢,不是为了谋利,“二级市场上的价差容易引发误解,有为二级市场‘立规矩’。”

目前,上海的《合规指引》已明确指出,盲盒经营者不得开展涉金融类营销,不得有介入二级市场的做市行为,不得开展天价炒作、过度营销、饥饿营销。

“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连续超过1万美元,文化消费的需求在扩大。潮玩的诞生,让文化消费有了新可能,也催生了很多本土品牌。对待他们,到底是用开放友善的眼光,让市场检验他们的发展;还是鸡蛋里挑骨头?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赵龙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