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百科 > 生活 > 正文

​“央视主播”李修平:有过一次婚姻,42岁再婚也幸福,58岁没孩子

2023-11-27 06:07 来源:网络 点击:

“央视主播”李修平:有过一次婚姻,42岁再婚也幸福,58岁没孩子

每天晚上7点,她曾准时出现在千家万户的荧幕上。

不过考上大学之前,李修平的梦想是当一名老师。

夹着书本走在校园里,人们脸上流露着对知识的渴求,那是一种天然的亲近感。

1963年出生的李修平是甘肃兰州人,她的父亲是一名桥梁工程师,母亲是一位老师。

从小成长在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她的身上慢慢凝聚起一股恬静和知性。

高考的时候,李修平也并非一帆风顺。

曾经想要当老师的她,前后三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

直到20岁那年,李修平才走进了北京广播学院的大门。

她曾将专业的选择称为阴差阳错。

喜欢安静,最终在大学里成了一名播音主持的学生。

既然选择了这个专业,那就一定会把它做到极致。

1985年夏天,李修平离开北京,来到青岛电视台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实习。

她给单位里同事的第一印象是端庄秀丽。

相关人员第一次在办公室给她交代工作时,送审稿件的记者进来,

第一眼就把李修平看成了彼时的电影明星李秀明。

等到当天去单位食堂吃饭的时候,这位记者碰巧又遇到了李修平。

左看右看,还是觉得她跟那位叫李秀明的演员很神似。

记者又扫了一眼打饭时她放在窗口的证件,

上面李修平三个字很清晰,那时单位里的人才知道她是北京广播学院的学生。

长相酷似,再加上名字听起来和李秀明就是一字之差。

于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单位里的同事都把她误认为是李秀明的妹妹。

有些热情外向的同事,还拿这一点跟她开玩笑。

通常,大家也就在食堂吃饭的时候能碰上一面。

再加上当时李修平实习播音的新闻节目在每周三,

所以大部分时间里,单位里其他同事都看不到这位知性的姑娘。

而第一次在主任办公室跟她相遇的那名记者,

也只有在送新闻稿的时候,才能和她见一次。

大部分的时间,李修平都在播音室里呆着。

没有工作的时候,她就跟台里的老播音员朱莉莉学习和取经。

一段时间下来,其他同事从朱莉莉那里得知,

这个小姑娘既谦虚,学习起来也非常刻苦。

一些年轻的男同事,偶尔会邀请她下班后去跳舞。

那是八十年代中后期,交际舞在各大单位里盛行。

不过每一次她都是婉言谢绝。

每当晚饭之后,一些同事都是远远望见,她一个人在外面悠然地散步。

此刻,谁都不知道这个家乡远在千里之外的姑娘,究竟在想什么。

她留给人的印象是话不多,但是说起来就显得大方且娓娓动听。

不久之后,李修平就在实习单位留下了稳重的印象。

由于那时候还没有数字打印机,很多新闻稿都是记者的手写稿。

有一次,记者把一篇社会新闻送到了播音室。

这位记者前脚刚回到办公室,后脚李修平就拿着那篇新闻稿进来了。

平日里不怎么说话的她,那一次就稿纸上的字词,跟那位记者谈论了大半天。

记者眼见这个实习生为了一个字词很认真,

他就只能拿过稿件,又工整地誊写了一遍。

当他把新稿子拿到播音室的时候,李修平还向他致歉,说是又麻烦他重新写了。

那时,这位记者算是见识到了李修平的认真。

彼时的李修平确实很认真,她不允许在正式的播音之前,出现任何问题。

不认识的字,她会预先查字典;拿捏不准的多音字,她会请教台里的前辈;

至于像那些看不清的手写稿,她更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去抠,不厌其烦去找写稿的记者核对。

正是这种较真的精神,为她以后能顺利走进中央电视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两年之后,李修平即将毕业。

那时候,中央电视台要从北京广播学院的大四学生里,挑选四名实习生。

李修平也在三十多名的入选之列,他们要面临严格的遴选。

考核当天,这些学生要从事先准备的二十多份报纸中,随机选取一张,念一段上面的稿件。

大家一哄而上,桌子上的报纸被争抢一空。

等到李修平去拿的时候,她已经没了选择,只剩一张广告版了。

没办法,选到什么就念什么。

正式开始的时候,她寥寥几句广告语,就把那些抢到新闻稿件的学生都比下去了。

语质清纯而且充满活力,这是她获得通过的关键。

就这样,还未正式毕业的李修平,就获得了到中央电视台实习的机会。

就像此前在青岛电视台实习一样,实习的过程对她来说也是很好的历练过程。

理论成绩优异的李修平,播音功底也一点点扎实起来。

1987年毕业后,好几家电视台都向她抛出了橄榄枝。

中央电视台让她留京;家乡的甘肃电视台和远在南方的上海电视台,也都想让她过去。

经过慎重的抉择,李修平还是选择了甘肃电视台。

或许在她看来,四年在外地读书学习生涯,是该回家了。

不过,一个优秀的播音员和主持人,任何时候都会被各家单位惦记。

回到甘肃,李修平在甘肃电视台工作还未满两年的时候,

有一天台里突然收到了一份公函,要求借调李修平到中央电视台工作。

就这样,26岁的李修平第二次进京。

她没想到,这次回去,就是二十多年的时间。

刚进入台里,她需要迅速学习和适应新的状态。

而且领导在跟她谈话中也表明了,调她过来,就是要让她进《新闻联播》组的。

李修平立时感到压力重大。

要知道,当时的中央台几乎没有其他时段的新闻节目。

《新闻联播》是唯一且非常重要的新闻节目。

在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台里决定让她正式出镜播音。

多年以后,李修平也忘不了那一天——1989年10月13日。

彼时的《新闻联播》,还是录播的形式。

提前录制好的节目,在当天晚上7点的时候播出。

相比于直播,录播在播音员出现错误后,可以重新录制。

但纵然如此,年轻的李修平在这一天来到台里后,还是非常的紧张。

走进播音室之前,化妆师要给她化妆。

在国家级的电视台上露脸,既要庄重,又要不失青年女性的清秀和柔美。

之前的李修平是留着辫子的,要出镜播音了,她把一头秀发剪成了齐耳短发。

从化妆师把她的妆容定格,从此她就成了国人记忆中的李修平。

化好妆后,当天是邢质斌陪着她进播音室的。

当天和她搭档的是张宏民。

一走进去,看到那个地球背景的节目标志,李修平的内心就开始紧张起来。

播音室里非常的安静,她能听到自己的心跳。

虽然新闻稿件已经提前看过了,从业务角度看,自己也能完全胜任这半个小时的播音时间。

可一想到节目的背景和影响力,内心的紧张还是难以完全剔除干净。

所以,当天三十分钟的录播过程,她是在高度紧张中度过的。

当念完最后一句台词,她脑子里只知道自己没有念错稿子。

至于刚才念了什么,自己什么都不记得了。

只有那散落一地的新闻稿似乎在提醒她,你还得继续努力。

事实上,在这次录播之前,她已经有过几次试录。

但有一篇新闻稿,好几遍都通不过。

如今播音成功,说明之后的播音工作就正式开始了。

29岁那年,李修平结婚了。

丈夫是一名工程师,两个人的工作节奏完全无法产生交集。

因为,李修平自己的工作没有假期,甚至连固定的时间节点也不分。

在观众看来,她作为播音员,每天出镜的时长只有半个小时。

可实际上,白天的大部分时间,她需要为晚上的那半个小时做充分的准备。

尤其要了解每条新闻的背景,这样在播送的时候,才不会因为不了解而出错。

除此之外,她和播音组里的其他同事,也是三班倒。

早班是每天凌晨四点就要开始,为此她需要凌晨三点多就得起床。

如果是晚班的话,基本上又是忙到后半夜十二点多。

在外人看来,她和播音组里的其他几个人,应该是每天朝夕相处的。

可实际上,因为每个人的班次不一样,

除了每周的例行会议大家碰个面之外,平常几乎都不在一起。

李修平曾经坦言,外界或许觉得他们每天只工作半个小时,

剩余可以有大把时间去做自己的事情。

可事实上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不要说没有时间做自己的事,就连平常的节假日都没有。

而且,为了保证自己不出错,保持最好的工作状态,

每天下班后,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休息。

所以,她没有时间和朋友相聚。

甚至于在平常的日子里,都没法和丈夫一起吃饭。

和从事其他工作的人比起来,她曾经表示,做播音员的工作是单调的。

尤其从1995年开始,《新闻联播》从过去的录播改成了现场直播。

这也意味着,她和其他同事的工作将更加繁重了。

有时候班次排得很满,一连十几天都轮不上一天的休息。

为了保证自己的状态,她买了健身器材在家。

只要有空,就会练上一会儿,从而保证自己的状态和精神面貌永远在线。

而这种高强度的工作状态,让她始终未能生育孩子。

而且和丈夫的婚姻,也在之后步入了死胡同。

42岁那年,她又遇到了自己的第二段姻缘。

但她的生活和工作节奏,还是跟之前一样没有任何的变化。

尤其是在改成直播后,很多新闻稿件都是临时送来的。

这些临时加进来的新闻稿件,不但内容难以掌握,就连形式也是多种多样。

有的是传真件,有的甚至还是繁体字。

这样一来,就对播音员的职业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有一次直播,她因为其他事情差一点迟到。

导致在节目开始之前,她已经没时间化妆了。

当天的节目,她只能素颜上镜。

很快就有观众打电话到节目组里,询问她那天怎么了。

她还做了解释,而观众也从不满变成了理解。

二十多年的播音,无论是从形象还是气质,已经让观众对她和同事形成了某种固有的印象。

有一次好不容易轮休一次,她去逛街买衣服。

在店里的时候,她看中了一件带花的丝质衬衣。

李修平觉得还不错,本想买下来。

不过店里的服务员已经认出她了,上下看了半天后说她穿这件不合适。

李修平只能跟对方解释,自己不穿这件上镜,就是平时穿一下。

不过服务员还是觉得这件衣服跟她的气质不协调,

并且还热心地向她推荐了另外一个相对庄重的款式。

那一刻李修平心里明白,几十年来在电视里的形象,已经在观众的心目中根深蒂固了。

2015年3月5日,李修平像往常一样,在《新闻联播》的播音室里工作。

这是她最后一次主持《新闻联播》。

按照台里的规定,年龄超过50岁的播音员,就要离开播音岗位退居幕后了。

一转眼,她播音主持《新闻联播》已经26年。

追求零差错,在一次直播时长为16分钟的新闻稿件中,她也曾做到零口误。

对李修平而言,她在央视工作的几十年中是如此的低调,

但几乎每天傍晚的出镜,又似乎是如此的“高调”。

这份不一样的工作,把她的声音和气质,永远定格在了几代人的心目中。

文|二十二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