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百科 > 生活 > 正文

​张干:29岁当湖南一师校长,曾坚持要开除毛主席,下场如何?

2023-11-26 20:47 来源:网络 点击:

张干:29岁当湖南一师校长,曾坚持要开除毛主席,下场如何?

张干:29岁当湖南一师校长,曾要开除毛主席,后下场如何?

民国时期,是一个大师辈出的时代,更是一个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时代。这一点,不是吹嘘,而是真实的事实。

陈寅恪,26岁成为北京清华大学教师;华罗庚没读过高中和大学,却成了清华大学的教师。仅仅这两个人,就足以证明,当时普通人只要努力学习,获得一定知识优势,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可是,对于30岁当上湖南一师校长的张干来说,似乎人生并没有那样顺遂。

张干,1884年出生,论年龄,与毛泽东的表兄文运昌相同。毛主席另一个表兄王季范,年龄则是1885年,仅仅比张干小了1岁。

张干1908年毕业于湖南中路优级师范学校毕业,获举人称号,留校任教。这个优级师范学校,后来并入了湖南大学,可以说是相当牛的学校了。张干后来先后在北京国立美术专科学校、湖南省立第一中学、省立长沙女子中学等校任教。其中,省立第一中学,就是后来名震三湘的长沙一中。毛主席也曾在省立一中读书,只不过,毛主席习惯自学,发现省立一中过于拘束,还不如自己读书学习,就主动退学,然后住进了湘乡会馆,每天泡在长沙图书馆看书,这一年时间,成了毛主席学问的筑基时期。

只可惜,湘乡会馆倒闭,毛主席期待的廉价食宿没了着落,他只能到处找学校,继续学习。毛主席看到湖南第四师范学校的招生广告,有三点特别吸引他:

1,免费食宿,还有奖学金。

2,学习自由。

3,毕业后分配工作。

于是20岁的毛主席,第一次走上了正轨,开始了革命的生涯。

那一年是1913年,29岁的民国教师张干,已经成了湖南第十师范学校的校长。

张干看到毛主席的作文试卷,惊叹道:“这样的文章,我辈同事中有几个做得出来!

毛主席和他的8班同学们

1914年,湖南第四师范学校与第一师范学校合并,于是就有了大家熟悉的那个“恰同学少年”的湖南一师。而张干,就成了湖南一师的校长。

张干当校长,与前任孔昭绶完全不同。孔昭绶温和大度,笑容常挂在嘴角,很有魅力;张干严厉,不苟言笑,不招人喜欢。孔昭绶思想开明,注意因材施教,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思想品德方面颇为重视,他鼓励学生关心国家大事,鼓励学生参与到救国行动中去,是个不折不扣的性情中人;张干却不然,他古板守旧,要求学生一心只读圣贤书,禁止学生参加与学习无关的活动,给老师和学生们制定了繁琐苛刻的校规,还开创了“月考”的新制度。

也许是自觉不自学与前任校长的对比,让张干这个校长并不受到学校师生的喜爱。

尤其是,孔校长作为开明校长、民主校长、革命校长,被北洋军阀迫害,不得不逃亡日本。此时担任校长的张干,自然而然,会让人理解为是北洋军阀的走狗。

赶走孔校长的军阀,是汤芗铭。汤芗铭这个人,是袁世凯的拥趸,相当狂热。后来的袁世凯称帝过程中,汤芗铭带头表示支持,又带头表示反对,可以说是相当无耻,毫无底线。汤芗铭和他的哥哥汤化龙,都是民国重要军阀,靠着出卖革命党起家,成了袁世凯的亲信。另外两个军阀也姓陈,一个是陕南镇守使陈树藩、四川将军陈宦,都是先支持袁世凯称帝,袁世凯称帝后有忙不迭起兵反对。这就是袁世凯之死“起病六君子,要命二陈汤”的缘由。

对汤芗铭,毛主席这样评价

“汤在此三年,以之严刑峻法治,一洗以前鸱张暴戾之气,而镇静辑睦之。秩序整肃几复承平之旧。其治军也,严而有纪,虽袁氏厄之,而能暗计扩张,及于独立数在万五千以外,用能内固省城,外御岳鄂,旁顾各县,而属之镇守使者不与焉,非甚明干能至是乎?张树勋为警察长,长沙一埠道不拾遗,鸡犬无惊,布政之饰冠于各省,询之武汉来者皆言不及湖南百一也。”

汤芗铭的影视形象

后来,毛主席对汤芗铭的历史功绩做出了客观评价:

汤芗铭是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之一。如果没有汤芗铭的海军,武昌首义就有可能流产;没有汤芗铭,袁世凯的命运就有可能多维持一段时间。

张干校长,就是在汤芗铭的逼迫之下,得罪了湖南一师全体师生,造成了一个不小的风波。

1915年,湖南省议会通过一个新规定,每个学生要缴纳10元学杂费。当时的社会情况,一个学生要交10元学杂费,毫无疑问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毕竟,当时的湖南长沙,一个月工资能挣到10块大洋的,还真不多。

学生们中间开始流传一种说法,说这是张干校长为了讨好汤芗铭等军阀的提议。

再结合被军阀赶走的孔校长,同学们都愤怒了。

学生们就因为这10元钱,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驱张运动”。他们首先在校园内外大量散发传单,无情揭露校长张干的所谓“劣绩”,诸如“不忠、不孝、不仁、不悌”等等,企图通过舆论把张干搞垮。

此时,8班学生毛主席却有不同的思考,他认为,指责张干“不忠、不孝、不仁、不悌”并没有打在七寸上,我们不是反对张干当家长,张干也不是家长,我们反对的是张干当校长,所以要讲张干当不好这个校长。于是,该同学们幡然悔悟,委托毛主席重新起草了一份传单。

张干与毛主席合影

在新的传单中,毛主席斥责了张干如何对上奉迎,对下专横,办学无方,贻误青年。并连夜派人赶印出来,次日清晨带回学校,广为散发。

毛主席从小就有反抗精神,在家里就反抗父亲,到了东山学堂也反对思想守旧的老师,到了湘乡中学则直接翻了院墙出去当了大头兵,在长沙一中则是愤然退学自学成才。

所以,在反抗僵化的教育体制上,毛主席有很丰富的斗争经验。

很快,事情闹大了,湖南省教育司派来以为督学,来请同学们停止罢课,不要再胡闹了。同学们则直接给督学递上一个纸条,上面写着:

“张干一日不出校,我们一日不上课!”

督学无奈,只好答复:

“你们还是上课吧,下学期张干不来了。”

张干万万没想到,自己会这样简单的就被赶走吗,顿时火冒三丈!要学监查清闹事学生,准备处理几个带头闹事的学生。

很快,毛主席就暴露了。张干早就看过毛主席的文章,也能断定这一篇容充实、自出机杼、议论纵横、气势磅礴的文字是出自毛泽东的手笔。

于是,张干决定,开除毛主席在内的17名闹事学生的学籍!

开除毛主席,这对于喜爱毛主席的老师们,是无法接受的。杨昌济谈到毛主席,曾在在黑板上端端正正地写下这么两句诗“强避桃源作太古,欲栽大木柱长天!”杨昌济认为,毛主席将来能成为拯救中国命运的大人物,决不能因此被赶走。

于是,他先后联络了徐特立、方维夏、王季范、袁仲谦等先生,仗义执言,据理力争,并为此专门召开了全校教职员工会议,为学生们鸣不平,共同向校长张干施加压力,迫使校长张干收回成命。

值得一说的是,这几个老师,后来都成了毛主席的好朋友,有的甚至追随毛主席闹革命,做出了一番大事业。

最终,张干在全体师生反对下,终于失去了教育司的支持,最终只能灰溜溜的走了。

张干走了没多久,孔校长就回来了。

孔昭绶校长影视形象

孔校长1916年担任校长,组建了湖南一师学生志愿军,毛主席积极参加。全校学生组织成一个营,下设两个连,孔昭绶任总指挥。1917年护法战争中,北洋军阀一部3000人从株洲向长沙撤退,准备洗劫长沙城边的湖南一师。毛主席带着同学侦察敌情,了解到北洋溃兵的实情后,配合几名警察发动忽然袭击,最终,这3000北洋军队,被毛主席的300学生兵所缴械。从那时候开始,毛主席就成了湖南一师学生志愿军的实际指挥者。

按理说,张干这个人有一定才干,如果往上爬似乎并不是很难。可是35年之后,全国人民大解放,新中国成立,张干也仅是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员。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有很大权势。

此时的张干,对自己的前途和命运非常担心。主要有三点:

1,张干家里本身并不富裕,张干自己辛苦工作40年,购置了一些田地,如今成了地主,很担心自己被打倒。

2,当年与自己结怨的学生毛主席当了国家主席,会不会报复他?

3,当年重庆谈判,张干还站在蒋介石立场上,要他到重庆来,不要固执己见。

此时的张干,已经66岁,可是却一点也耳顺不了。

尤其是,国统区经济崩溃,像张干这样挣死工资的人,生活越来越困顿,家里经常连饭都吃不上。张干想给毛主席写信,请求原谅,但又不敢。

就这样,张干惴惴不安了很长时间,直到毛主席与身边人谈起他。

1950年10月5日,毛主席与自己当年的同学、现任的湖南一师校长周士钊生谈到张干。从章士钊、徐特立等人耳中听到了张干的近况,毛主席不禁感慨:“张干这个人很有能力,30多岁就当了一师校长,不简单,原来我估计他要向上爬,结果没有。解放前吃粉笔灰,解放后还吃粉笔灰,难能可贵!当时赶走他没多大必要,多读半年书有什么不好?”

当了解到张干一家6口生活困顿的现实,毛主席非常感慨,当即表示“对张干应该照顾,应该照顾!”

当时,毛主席刚刚拒绝了大舅哥杨开智、大表哥文运昌要求照顾的请求,可是马上就写信给湖南省主席王首道,说

“张次仑(张干别号)、罗元鲲两先生,湖南教育界老人,现在均70多岁,一生教书,未做坏事。现闻两先生家口甚多,生活极苦,拟请省政府每月给津贴米若干,供资养老……并请派人向两先生予以慰问。”

张干的心,终于落在了肚子里,他万万没想到,这个雄才大略的学生,丝毫没有因为当年的事情,怪罪与他,反而安排人照顾他的生活。张干感激涕零,写信给毛主席说:

“润之吾弟主席惠鉴:敬启者,……深感吾弟关怀干的生活,(弟)经国万机,不遗在远,其感激曷可言喻?”

没想到,写完信没几天,就收到了回信。张干拿着主席的回信,不仅卸下了思想的重担,还笑逐颜开,表示自己的学生中出了这样的伟人,值得庆祝,值得骄傲。

1951年,应毛主席邀请,张干到北京探望,陪同的还有青少年时代的师友罗汉溟、李漱清、邹普勋等人。毛主席向自己的女儿们介绍自己的老校长和老师朋友,他说:“你们平时讲你们的老师怎么好,这是我的老师,我的老师也很好。”

席间,张干提起当年那场学生运动,还想解释一番,毛主席赶紧摆摆手,过去的事情,不提他了!

张干在北京生活了2个月,还在国庆节登上了天安门观礼台,游览了很多名胜古迹后,才回到湖南。

张干受聘成为湖南省军政委员会参议室参议、省政府参事室顾问。各种薪水津贴,能让家人过上很好的生活了。

可是,毛主席依然逢年过节给张干寄送钱物,到1963年,张干发现,他竟然前前后后收到了毛主席寄送来的2000多元。当时毛主席自己一个月才400元工资,这笔钱,真的不是小数目。

1963年,湖南省委书记张平化探望张干,带来了毛主席的问候。卧病在床的张平化,竟然又收到了毛主席捎来的2000元。张平化表示,这是主席个人的稿费,老人家一定要收下。

我们发现,当年与毛主席发生严重冲突,要开除毛主席的张干,不仅没有收到迫害,反而待遇远远比毛主席的表哥文运昌,堂弟毛泽连等人过得好。

毛主席临终前,还在惦念着韶山老家那两个吃不饱饭的堂弟,对自己的女儿说,你们要经常回老家看看,两个叔叔吃不上饭,要多接济接济。

恰同学少年剧照

不过,张干的晚年也并非一帆风顺。1966年,红卫兵冲击了张干家,抢走了书籍资料和500元存款。张干派自己的小儿子张六如秘密进京,拿着毛主席与张干的往来书信和合影,终于拿到一份要求归还钱物的函件,最终,钱物全部退回去了,而中央办公厅,又给了500元作为接济。

1967年1月,张干去世,享年83岁,副省长周世钊主持追悼会,并在追悼会上满怀深情地讲述毛泽东主席对这老校长的客观评价和深切关怀,使人们的尊师情意更加浓厚。

事实证明,毛主席不计前嫌,主动关心保护知识分子的精神,值得我每一个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