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百科 > 生活 > 正文

​为什么选择中南民族大学?答案就藏在这10句话里

2024-10-26 00:06 来源:网络 点击:

为什么选择中南民族大学?答案就藏在这10句话里

白云黄鹤的故乡——武汉南湖之滨,有一所建校68年的高校坐落在这里。它汇聚群英,锐意进取,走出了一大批民族人才,产出过众多硬核科技,它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高校、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南民族大学。筚路蓝缕68载,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民大已成功发展成一所"底蕴与实力"并存的高校,成为学子们理想的求学园地。

历史底蕴深厚——始于1951,建校历68载

中南民大是国家创办的第一批综合性民族高等院校之一,它的前身是中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1年。2002年3月更名为中南民族大学。这是一所服务于民族工作与国家战略,肩负着历史使命与时代重任的高等院校。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诞生,血脉中流淌着红色基因。近70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为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服务,为国家战略需求服务的办学宗旨,为国家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秉承着"笃信好学,自然宽和"的校训,民大在办学路上不断前进,实力不断增强。如今学校是省、部、市、委四方合作共建院校,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校友会2019世界十大权威大学(中国民族类大学)排名前3强高校中国校友会大学排名全国167位自然指数中国内地高校排行榜排名113位,全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排行榜86位。

地处武汉——九省通衢,求学圣地

民大地处的湖北省武汉市,既是"九省通衢"之地,亦有"东方芝加哥"的美称。随着近年的发展,又被贴上了"朋克之城"、"造桥之都"、"基建狂魔"、"宇宙中心"等各式各样的标签。

长江大桥

除了这些,武汉还是长江中游特大城市、湖北省的省会,中国重要的工业、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这里建立了相当完整的产业体系,包括光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绿色环保等四大世界级产业集群。从2010年开始,武汉几乎每年新增一个千亿产业

晴川阁

武汉市是全国科教重镇,人才优势突出。为了留住人才,促进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武汉政府推出百万大学生留汉计划。推出了多项针对大学生的优惠政策,包括解决留汉大学生住房难问题,大力放宽大学生落户条件。武汉,已成为求学与立业的绝佳场所。

武汉·中国光谷:拥有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生产基地,最大的光电器件研发生产基地,最大的激光产业基地和最大的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基地。目前,光谷的光纤光缆生产规模全球第一,国内市场占有率50%,国际市场占有率25%。

学科实力强劲——硬核科技颇丰

作为一所综合型高校,民大涵盖10大学科门类84个本科专业。学校化学、工程学2个学科先后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民族学、化学和药学3个学科入选"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民族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排名全国第3位。目前拥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5个学术型一级学科硕士点,19个专业型硕士点。

民大还建有"催化转化与能源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等50个省部级科研机构(实验室、基地、中心)。各类别研究平台搭建运行,使学校不断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近五年学校获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907项,含国家级项目289项获得科研经费3.5亿元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研成果奖等省部级奖励83项。一大批高质量智库成果得到国家和省部级领导同志批示与有关部门和单位的采纳。发表CSSCI期刊论文1126篇,SCI论文1813篇,其中, SCI一区期刊论文188篇。出版高水平学术专著161部,制定国际标准1项

由湖北省科技厅主办、中南民族大学和湖北省技术交易所承办的"联百校转千果"科惠行动2020高校成果云推介——中南民族大学专场在长江云、淘宝同步直播。民大校长李金林、副校长杜冬云一同现身直播间,现场把民大各项"黑科技"带给观众。

汇聚一流师资——打造一流本科教育

民大办学基础夯实,汇聚了一流师资力量。学校现有在编在岗教职工2135人,各类专任教师1429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50.6%,172人入选国家级或省部级人才计划。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打造一流本科教育,以专业和课程建设为重要抓手,全面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在各专业不断进入省级、国家级建设点名单的过程中给莘莘学子提供不断优化的教学资源。

学校21个专业入选2019年度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关注学子成长成才——人才培养成果丰硕

基于优质的教学条件,民大"笃信好学,自然宽和"的土壤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拼搏上进的民大学子。在民大校园里,有横扫各类比赛奖项的学术大牛,有毕业之际成功保送到梦想学府的"三跨生",有选择以支教充实人生经历的勇敢追梦者,也有带着国家奖学金登上《人民日报》的优秀学生代表……

优秀学生代表李睿,登上《人民日报》,保送华中科技大学

音乐舞蹈学院师生多次登上央视荧幕,三次荣登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

近年来,学校实施"三个一千万"计划,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即,每年投入一千万,选派本科生到国(境)外高水平大学交流学习;每年投入一千万,选派本科生到国内一些"985"高校学习,联合培养学生;每年投入一千万,组织学生参加实习实训。同时,学校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结合民族高校办学特点,不断加大资助力度,拓宽资助面,建立健全"奖、贷、助、勤、减、免、补""七位一体"资助体系,践行"不让一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不让一个学生因学业困难而掉队"的庄严承诺。2019年学校累计发放各类奖助学金1亿元,覆盖学生3.9万人次

学校四名青年参加中俄青年论坛

56个民族的志愿者团队

办学近70年来,学校已经累计培养了15万余名各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包括2016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得者85级化学系校友向文胜全国人大代表、优秀基层工作者代表87级历史系校友王瑞霞等。他们遍布祖国的四面八方,为维护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就业率高——稳定在92%以上

民大历来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笃信务实,多措并举,为毕业生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搭建平台。近三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较高水平,稳定在92%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达96%以上。毕业生就业流向与国家的"五位一体"、"四个全面"发展布局高度契合,主要集中在湖北省、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西部等地区,涉及电力、电信、民航、航运、金融、文化、教育等多个重点行业,电子信息、建筑、新能源、新材料、化工、科技等多个重点领域,以市场需求为根本导向,对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融生的人才需求。

传播中华文化——打造民大专属"朋友圈"

威斯康辛与中南民大合作办学学位授予仪式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国内以及国际舞台上,中南民大张开怀抱,广交朋友。学校已与境外50余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与重庆大学等数十家国内高校开展联合培养、互访互学等深度合作建立委属高校第一所孔子学院受孔子学院总部委派开展多场文艺巡演,向全世界传播中华文化。

留学生文艺演出

校园活动精彩纷呈——学子生活多姿多彩

学习与娱乐,一张一弛,劳逸结合才能提高做事的效率。在民大,除了能享受到优质的师资教育,体验一流的课程学习,校园活动亦是精彩纷呈:民大节、"百团大战"、迎新晚会、民族运动会、新生杯比赛、毕业生论坛……这些无与伦比的活动无不等待新生一一解锁。

运动会开幕式

迎新晚会

藏族的锅庄,黎族的竹竿舞,别具一格的民族音乐,琳琅满目的民族美食……一年一度的民大节不仅有利于增进各民族的共同情感,更为建设美丽家乡、建设文化校园、建设多彩民族大家庭作出了贡献。

5月的民大,最精彩的活动莫过于毕业生论坛。"就业大厂、直博名校、顶级offer、牵手世界名校,在创业的狂流中挥斥方遒"的应届优秀毕业生将作精彩分享,多维度展现民大学子的全面发展。

大学生艺术团舞生舞蹈团

每年金秋,便是社团招新的时节。学校有着众多、各式各类的社团组织,民大学子们可以通过加入社团从中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满足自己的兴趣所在,展现自我,绽放青春。

9大食堂豪华宿舍——兼具繁华周边

数十年的发展,历经多次翻新改造,如今的民大校园各类设施完备。校内有9个食堂,且菜品琳琅满目,价格实惠。同学们虽来自天南地北,却都能在偌大的食堂中,品尝到各地的美食,找到弥漫着家乡气息的栖身之所。

而民大的学生宿舍基本上都是上床下桌布局,如果是无独卫的宿舍,每层楼还配有两个大洗漱间、两个公共厕所与一个公共澡堂,所有宿舍都有空调

南区部分宿舍楼

学校所处的南湖之滨,不仅交通便利,周边还坐落着西苑、华罗利广场、光谷广场等繁华街区。

在民大的南三门外便是充满烟火气息的西苑"堕落街",这里到处都是让人流连忘返的美味:咸辣的疆料、酥到掉渣的百香林糕点、剔透的冰晶藕粉、咕嘟咕嘟的纸包鱼。

华罗利夜市

光谷

校园风景优美——民族特色浓郁

双子塔

曾被评为"湖北省生态园林式学校"的民大,校园环境优美胜似仙境。学校占地1550余亩,校舍面积100万余平米,馆藏图书697余万册,拥有全国高校第一家民族学博物馆。校园内绿树成荫、花香四季,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现代建筑鳞次栉比,湖光山色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构成了教学、科研和生活的优美环境,成为学子们成长成才的一片乐土。

民族学博物馆

南湖园

68年,庭前花开又落,天边云卷又舒。民大一直默默守望在南湖边,如同一座船坞,正为无数学子铸造起航的风帆、龙骨、舵盘……更成为了那些已乘风破浪的校友们的坚实母港。九月,我们一起朝着梦想出航吧,作为民大人!

欢迎关注"中南民族大学招生办"头条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文章素材来源:中南民族大学官网、官微,人民日报官微,武汉市人民政府官网,长江日报官微、南方周末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