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百科 > 生活 > 正文

​刘邦为什么杀韩信、张良还有萧何?他的父亲、老婆如何被人抢走?

2024-10-26 00:00 来源:网络 点击:

刘邦为什么杀韩信、张良还有萧何?他的父亲、老婆如何被人抢走?

高处不胜寒,刘邦也不例外,刘邦打下江山称帝时已经年逾五十,老年的刘邦变得爱猜忌、多疑,甚至不再信任当年一同南征北战的功臣将领们,尤其是不放心异姓的诸侯,于是有众多功将纷纷被刘邦杀害。

刘邦上位后,便开始杀害项羽旧部归降于他的将士,臧荼恐慌下起兵造反,成了首位牺牲的功臣。

第二年,韩信被小人告以造反之罪名贬官入狱,5年后,皇后仍旧心中不甚惶恐,遂将其骗至长乐宫杀害,且惨遭株连满门抄斩。

同样因恐惧降于匈奴的还有汉高祖的老乡卢绾,二人患难与共,在刘邦逃亡时便陪同他直至称帝,受封为燕王后也是不堪惶恐被逼无奈,最后也是同样下场被杀害。

最令人心寒的是彭越,他在陈豨反叛时未听其相劝一同造反而是继续忠于刘,刘邦听闻此事后非但毫无感激之心,却将其剁为肉酱分给群臣使用,更令人毛骨悚然。

此事一出,英布深知自己也难以幸免,于是一了百了起兵造反,结果刘邦御驾亲征将其平定。

正是如此,在汉朝建立后,短短几年时间里,当初生死追随在刘邦身旁征战的功臣纷纷死在他的手下。

刘邦为什么要杀韩信

韩信原本是项羽的部下,投奔于刘邦手下后,为其拼死征战立下赫赫战功,几乎是整个楚汉战争中无人能比的大将,可即便如此都未能成为刘邦的心腹。

其实早在征战时,刘邦便在心中对其心生怨恨。当刘邦带军身陷项羽的重围时,其向攻克七十座城池的韩信求助,不料韩信却不急于救援而是以此为砝码要挟刘邦以“假齐王”封之。此时的刘邦心中早已刘备假借云游以造反之名将韩信逮捕,由于并无确凿证据遂未能将其杀害,于是将韩信贬职以出气。此时令韩信对刘邦怀恨在心,策划了陈豨造反,令刘邦御驾亲伐。韩信托病未随,趁刘邦外出遂预谋进皇宫偷袭吕后与太子。事情暴露后,吕后与萧何合谋将其骗至长乐宫斩杀了

刘邦为什么杀张良

自古帝王,都有战国勾践那样范蠡一样。张良向来身子弱,经常生病,早在刘邦入关后,他就因为生病经常不出门,后来刘邦的江山趋于稳定了,他也就渐渐隐退了。除了参与刘邦想废立太子一事外,基本上远离政治核心,在刘邦铲除异性王时也几乎不参与。

刘邦封给张良的食邑是齐国的三万户,张良推辞了,只要了第一次见到刘邦的留地就离开了。他说:“秦灭了韩国后,自己就成为平民,现在作为一个平民能够受封为侯并得到万户的食邑,已经很知足了。现在国家日渐稳定,朝中事有人谋划,为韩国报仇和封侯的愿望也实现了,此生足矣。”据说张良到张师山附近的黄袍山过着隐居的生活,偶尔也会授课,也有说他去修道了。

刘邦为什么杀萧何

萧何在历史上素有一代贤臣之称,是西汉王朝的第一任丞相,更是辅佐了汉高祖与汉惠帝两代皇帝,一生兢兢业业,为西汉这一全新的王朝贡献良多。那么为什么到了最后汉高祖刘邦却想要杀他呢,这里面又有怎样的故事?

萧何在年少时便做了沛县的主吏掾,他喜好研究历代的法律典籍,为人和善,喜爱结交天下豪杰。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萧何结识了时任秦泗水亭长的刘邦。萧何初见刘邦时,便认为刘邦不是寻常人,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在萧何的有心结交下,两人很快便成为了至交好友。

等到天下安定后,刘邦成为了皇帝。刘邦感激萧何对他的帮助,便封萧何为丞相,赏赐他无数的金银财宝。但好景不长,成为皇帝的刘邦开始猜忌那些跟随他一起打天下的兄弟们,先后杀死了韩信,英布等人。眼看着昔日的同僚们,一个接一个的死去,萧何明白终有一日也会轮到自己的。

无奈之下,萧何采纳了门客的建议,开始强征百姓的土地,收敛钱财。有百姓在刘邦归朝的途中拦路告状,刘邦听后大怒,想要杀了萧何。但刘邦转念一想,之前在百姓的心中萧何可是超越自己的存在,那么现在的萧何也只是一个普通人罢了,也不是所有百姓都爱戴他的。刘邦觉得自己可以不必再猜疑萧何了,于是就放弃了杀萧何的念头。

一:毫不在乎型——刘邦。

刘邦的父亲和妻子吕雉从小路去找刘邦,本想着一家人好好团聚,但是悲催的是,他们正好遇上项羽的军队,结果被俘虏,成为人质。

汉四年,刘邦、项羽荥阳对峙之时,项羽为了迫刘邦就范,他给刘邦送来了一封信,信上说:不投降,我就把你老爹放在锅里蒸了,然后给你送过去,吓死你。

二:踌躇犹豫型——林冲

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遇到了高俅的儿子高衙内,简直就是一场梦魇。林冲的妻子张贞娘貌美如花,高衙内一定要横刀夺爱,可是林冲为了官位,为了已经拥有的一切,选择的是一忍再忍。

高衙内为霸占人妻,不惜设计陷害林冲,后来林冲误入白虎节堂,被脊仗20,刺配沧州。张贞娘选择了自杀,而林冲选择了造反。林冲也许在造反的那一刻,这样问过自己,为何在高衙内调戏自己妻子的时候不造反?如果那时候造反,张贞娘也许就不会死。是踌躇和犹豫害死了妻子,也让林冲自己形单影只,痛苦了一辈子。

三:冲冠一怒型——吴三桂

李自成占领了北京,原本镇守山海关,手握重兵的吴三桂准备归降,可是李闯王手下的大将刘忠敏却闯进位于北京的吴府,霸占了陈圆圆。陈圆圆是明末清初最著名的“秦淮八艳”之一,长得漂亮无罪,可是挑起了战争,这个就不好说了。

吴三桂得知消息大怒,他随后投降了清朝,李自成在吴三桂所部和清军的双重夹击下,仓皇逃离了京城。陈圆圆被吴三桂所救,一直跟随吴三桂辗转征战。

吴三桂平定云南后,成为了平西王,陈圆圆也曾一度“宠冠后宫” 后来她年老色衰,加之与吴三桂正妻不谐,便日渐失宠,再后来,她穿布衣,种青菜,佛前一炷香,晨昏三叩首,了此一生。陈圆圆在香消玉殒的那一刻,不知道是否怨恨过吴三桂。

大风歌

【原文】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大风劲吹啊浮云飞扬,

我统一了天下啊衣锦还乡,

怎样才能得到勇士啊为国家镇守四方!

注释

⑴大风歌: 这是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56-前195)在击破英布军以后,回长安时,途径故乡(沛县)时,邀集父老乡亲饮酒。酒酣,刘邦击筑(一种打击乐器)高歌,唱了这首《大风歌》。表达了他维护天下统一的豪情壮志。

⑵兮: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语气助词“啊”。

⑶威:威望,权威。

⑷加:施加。

⑸海内:四海之内,即“天下”。我国古人认为天下是一片大陆,四周大海环绕,海外则荒不可知。

⑹安得:怎样得到。安,哪里,怎样。

⑺守:守护,保卫。

⑻四方:指代国家。

【作品鉴赏】

《大风歌》刘邦是在说自己在这样的形势下夺得了帝位,因而能够衣锦荣归

《大风歌》整首诗仅有三句构成,这在中国历代诗歌史上是极其罕见的,三句诗中每一句都代表一个广大的不同的场景与心境,而且作者对这三句诗真可谓惜墨如金、高度凝炼。其中第一句的大风起兮云飞扬,是最令古今拍案叫绝的诗句。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他与他的麾下在恢宏的战场上是如何歼剿重创叛乱的敌军,而是非常高明巧妙地运用大风和飞扬狂卷的乌云来暗喻这场惊心动魄的战争画面。

假如说项羽的《垓下歌》表现了失败者的悲哀,那么《大风歌》就显示了胜利者的悲哀。而作为这两种悲哀的纽带的,则是对于人的渺小的感伤。同样的,对第一句“大风起兮云飞扬”,唐代的李善曾解释说:“风起云飞,以喻群雄竞逐,而天下乱也。”(见汲古阁本李善注《文选》卷二十八)这是对的。

“群雄竞逐而天下乱”,显然是指秦末群雄纷起、争夺天下的情状。“群雄竞逐”的“雄”,《文选》的有些本子作“凶”。倘原文如此,则当指汉初英布等人的反乱。但一则这些反乱乃是陆续发动的,并非同时并起,不应说“群凶竞逐”;再则那都是局部地区的反乱,并未蔓延到全国,不应说“天下乱”。故当以作“雄”为是。

第二句,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只一个“威”字就是那样生动贴切地阐明了各路诸侯臣服于大汉天子刘邦的脚下,一个“威”字也直抒了刘邦的威风凛凛、所向披糜,天下无人能与之匹敌的那种巨无霸的冲天豪迈气概。这样的荣归故里,刘邦的心情是何等的荣耀与八面威风!刘邦是在说自己在这样的形势下夺得了帝位,因而能够衣锦荣归。所以,在这两句中,刘邦无异坦率承认:他之得以“威加海内”,首先有赖于“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局面。

但是,正如风云并非人力所能支配,这种局面也不是刘邦所造成的,他只不过运道好,碰上了这种局面而已。从这一点来说,他之得以登上帝位,实属偶然。尽管他的同时代人在这方面都具有跟他同样的幸运,而他之终于获得成功乃是靠了他的努力与才智;但对于刘邦这样出身于低微的人来说,若不是碰上如此的时代,他的努力与才智又有多少用处呢?所以,无论怎么说,他之得以当皇帝,首先是靠机运,其次才是自己的努力与才智。他以当进的人对之根本无能为力的自然界的风云变化,来比喻把他推上皇帝宝座的客观条件,至少是不自觉地显示了他的某种心理活动吧!

《大风歌》作为皇帝,要保住天下,必须有猛士为他守卫四方

姑且不论刘邦把他的这种机运看作是上天的安排抑或是一种纯粹的偶然性,但那都不是他自己所能决定的。换言之,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智;但这一切到底有多大效果,还得看机运。作为皇帝,要保住天下,必须有猛士为他守卫四方,但世上有没有这样的猛士?如果有,他能否找到他们并使之为自己服务?这就并非完全取决于他自己了。第三句,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最后一句比照上一句,都是直抒胸臆,写他的心情与思想,但这最后一句,刘邦关没有继续沉浸在胜利后的巨大喜悦与光环之中,而且是笔峰一转,写出内心又将面临的另一种巨大的压力。

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居安思危,如何让自己与将士们辛劳打下的江山基业,不在日后他人觊觎中得而复失,回到故里后,去哪里挑选出更加精良的勇士来巩固自己的大好河山? 使之大汉江山固若金汤!所以,第三句的“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既是希冀,又是疑问。他是希望做到这一点的,但真的做得到吗?他自己却无从回答。可以说,他对于是否找得到捍卫四方的猛士,也即自己的天下是否守得住,不但毫无把握,而且深感忧虑和不安。

也正因此,这首歌的前二句虽显得踌躇满志,第三句却突然透露出前途未卜的焦灼和恐惧。假如说,作为失败者的项羽曾经悲慨于人定无法胜天,那么,在胜利者刘邦的这首歌中也响彻着类似的悲音,这就难怪他在配合着歌唱而舞蹈时,要“慷慨伤怀,泣数行下”(《汉书·高帝纪》)了。

作者介绍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高祖,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

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和强大有突出贡献。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历任沛县泗水亭长、沛公、砀郡长、汉王。秦时因释放刑徒而亡匿于芒砀山中。

陈胜起事后不久,刘邦集合三千子弟响应起义,攻占沛县等地,称沛公,不久投奔项梁。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军进驻霸上,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刘邦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

鸿门宴后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及汉中一带。楚汉战争前期,屡屡败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纳谏,能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反败为胜。击败项羽后,统一天下。

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于定陶氾水之阳即皇帝位,定都长安,史称西汉。登基后一面消灭韩信、彭越、英布、臧荼等异姓诸侯王,又裂土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另一面建章立制并采用休养生息之宽松政策治理天下,让士兵复员归家,豁免其徭役,重农抑商,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不仅安抚了人民,也促成了汉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开放汉与匈奴之间的关市,以缓和双方的关系。公元前195年,刘邦因讨伐英布叛乱,被流矢射中,其后病重不起,同年去世,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毛泽东对刘邦的评价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

中文名

刘邦

别 名

刘季

国 籍

汉朝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沛丰邑中阳里(今徐州丰县)

出生日期

前256年冬月二十四(12月28日)

逝世日期

前195年四月二十五(6月1日)

职 业

皇帝、政治家

主要成就

斩蛇起义,推翻秦朝

消灭项羽,建立汉朝

主要成就

设立典章,设立制度

消灭诸侯,维护统一

代表作品

《大风歌》《鸿鹄歌》

庙 号

太祖

谥 号

高皇帝

在 位

称王5年、称帝8年

陵 墓

长陵

史书记载

《史记高祖本纪》《汉书高帝纪》

封国称王

汉王(前206年-前202年)

建汉称帝

汉帝(前202年-前1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