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百科 > 社会 > 正文

​路茂方:让城乡孩子“桐”享云课程

2024-06-26 18:46 来源:网络 点击:

路茂方:让城乡孩子“桐”享云课程

本文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鲍 嘉 叶银芬

人物小传——

路茂方,1972年生,浙江桐乡人,毕业于宁波大学小学教育专业,是浙江省春蚕奖获得者、浙江省科研型校长以及嘉兴市首批名师、学科带头人,现任桐乡市教育局副局长。

2016年,路茂方从乡镇学校校长岗位调到教育局工作,恰逢桐乡互联网学校筹建。他带领团队改革探索,成功创办省内第一家公办互联网学校,助力桐乡率先获评浙江省教育信息化改革试点县。

2019年,在他的领导设计下,桐乡教育信息化改革2.0启动,推进以互联网学校为应用核心的未来学校建设。

2022年,桐乡启动艺术互联网学校项目试点,开启教育信息化改革3.0。该项目成功入选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全国仅20项)。

从“0”到“1”,从1.0到3.0,从“‘网’事知多少”到“网联万家”,这是互联网学校的精彩蝶变之路。路茂方作为其中的一名设计者、参与者、推动者、见证者,为“学在桐乡”开辟了新赛道,交出了一份可圈可点的成绩单。但他说,这道题还没答完,手握互联网的如椽巨笔,未来还有无限可能。

入局者说——

互联网学校是惠民工程

在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桐乡乌镇的红利下,教育的信息化发展成为一道时代发展命题。如何从围观者到入局者?其实,一开始这对我们来说就像一团迷“云”。但我们教育人始终有着一种紧迫感,希望率先闯出一条新路,为传统教育破局。

在参与互联网学校设计之前,我是濮院小学教育集团的校长。当时,我就尝试过“一校三区共上一堂课”模式,在互联网的加持下,一些优秀课程实现了共享普惠。包括我自己,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也亲身感受到了云端课程的积极意义。

这些年来,从美国的可汗学院到中国的K12在线教育,到新东方、洋葱学院等致力于互联网在线教育巨头们的驰骋,再到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上线,教育领域信息化改革风起云涌。但在全国,几乎还没有一个以县域为主体的公益互联网学校成立。

所以,当我得知桐乡市教育局有这样一份高瞻远瞩的规划时,我感到很荣幸,觉得自己义不容辞。但同时,由于没有现成的经验可照搬照抄,我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我记得大家经常一起坐下来,就某一个细节讨论出一个“子丑寅卯”来。

桐乡互联网学校成立后,成为一所有编制、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有预算的一体化、实体化的公办互联网学校。学校一开始就对外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号:这不是形象工程,而是实打实的惠民工程。

这也决定了,这些年来我们能够扎实稳步推进、迎风前行,而不至于被互联网风刮走。

除了外在保障到位,初期,我们做得更多的是技术上的准备,希望通过云端,让孩子们清晰地看到课程内容、听到老师的声音。

这听起来,似乎没有什么科技含量,就是一些硬件、软件等方面的投入。但其实,正是这个基础,奠定了用户与开发者之间的良性信任关系,也让其始终保持着一鼓作气、一举成功的良好势头。

农村学校也有艺术家

回首来路,互联网学校一直没有忘记成立的初衷,那就是推动教育均衡,实现教育共富。

我曾经去过四川松潘、浙江开化等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地区,能直观地感受到教育不均衡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农村娃的艺术细胞。

我当时在想,农村这么广袤,说不定我们有一些艺术家就在那个地方,但是因为教育资源不均衡,他们无法施展才华。

事实上,在桐乡当地,农村学校艺术师资力量的结构性稀缺,也造成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艺术互联网学校的出现,成了教学的重要补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学校对艺术课程的“饥渴”。有一组数据表明,在上线的学生中,53%都是农村学生,他们热衷于利用寒暑假和周末时间,学习自己喜爱的艺术课程。

值得欣慰的是,桐乡构建起了“联结山海、跨越时空、助力乡村”的新型美育共同体,开启了跨城乡、跨区域一体化智能美育新模式。如今,已有7家省内及省外单位加入,联结了近200所基层学校,开设线上“双师一班”直播课1300多节,受益的农村学生达到15000多人。通过技术支持、教师培训、课程共享、机制共建等方式,推进了艺术互联网学校在当地落地生根。

作为浙江省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创新试点项目,艺术互联网学校项目从试点到不断推进已有两个年头,从“一地创新”到“多地创新”,从几家试点到全省推广,所形成的建设标准、应用场景、操作流程、教学模式、制度机制等日渐成熟。

作为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辐射到省外地区也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将持续为推进教育均衡、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尽一份绵薄之力。

于“变”中孕先机

通过近十年来持续发展,桐乡互联网学校逐渐成为区域教育数字化改革的主引擎。目前,拥有8万用户,App装机数量超过7万,每周上线学习25000余人次,日均点击量达到6000次,得到了广大学生与家长的好评。

这些成绩的取得,不是“守株待兔”等来的,而是与时俱进、主动应变的“双向奔赴”。

互联网最大的特点和魅力是什么?就是它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可以说“变是唯一的不变”。虽然互联网学校是一个新生事物,但从2016年开始,我们就一直在进行迭代和升级,这也是支撑强劲发展的筋络与血脉。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每一年,我们都会召开务虚会,去思考新一年的定位、走向、挑战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等,希望开拓新领域。

教育信息化改革从1.0到2.0再到3.0,每一次升级,我们都立足学生的需求,做了更细化更精准的调整。比如在2.0时,我们结合孩子们的个性化需求,专门设计了高阶思维课程、特色课程作业辅导等;到3.0时,又开设了艺术类的美术课程,进一步丰富课程资源与功能模板。

今年,我们组建了一支临时“专家”团队,探索研发音乐课程的可行性,消除网络“延迟”钝感,增强老师和学生的高效互动。

正是这种在“变”中的先行先试,为互联网学校的发展谋得了先机。疫情三年,互联网学校为嘉兴全市推送了优质网课。

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网红老师的激励机制、技术保障等。问题一直会存在、会变化,但我们也会作出快速决策与应对。

互联网学校的春天,还远远没有到来。但热情与探索,将呼唤更明媚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