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百科 > 社会 > 正文

​宣纸烙画:铁笔火墨描绘壮丽山河

2024-06-25 23:52 来源:网络 点击:

宣纸烙画:铁笔火墨描绘壮丽山河

本文转自:京九晚报

进行烙画创作的曹广军

烙画作品《王亥商队交易图》

烙画作品《钻木取火》

烙画作品《五福图》

扫码观看铁笔火墨描绘壮丽山河

烙画作品《奋斗》

烙画作品《富贵锦鸡图》

烙画作品《江山多娇》

烙画作品《钟馗神威图》

烙画是一种用高温烙铁在物体上烫出烙痕作画的方式。说起烙画,最容易被人想起的应该是烙画葫芦。庙会、公园、集市等公共场所,往往会有烙画葫芦的一席之地。至于烙画中的另一种分支——宣纸烙画,大众会陌生很多。毕竟这门手艺难度更大,掌握者少之又少,且不适宜在嘈杂的公共场所展示。

如何把火与纸这对天然的宿敌搭配在一起,想一想都会是一件头痛的事情。可睢阳区古宋办事处三里桥村委会张庄村村民曹广军,硬凭着满腔热情攻克了这个技术难关。他以烙铁为笔、以火温为墨,在一张张薄如蝉翼的宣纸上创作出层次参差、浓淡相济、错落有致的壮美河山。记者带您一起走近这位手艺匠人,一睹宣纸烙画之美。

烙画技艺历史源远流长

烙画古称“火针刺绣”,近名为“烫画”“火笔画”,是用火烧烙铁在物体上作画。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我国有着许许多多璀璨的文化瑰宝,其中烙画就是起源于我国的一项非遗文化。宣纸烙画是用火烧热烙铁在宣纸上熨出烙痕作画。宣纸烙画创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要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烙画不仅有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还可以烫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具有较强的立体感,酷似棕色素描和石版画,能保持传统绘画的风格,使其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因而给人以古朴典雅、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而完成一幅宣纸烙画,要求创作者了解宣纸材料的特征,根据构图需要,掌握烙具的速度,控制烙具的温度,把握烙具的角度和压力,使用落、起、止、走、住、叠、圆、回、藏的运烙技巧进行创作。

曹广军说,“烙画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在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相传,烙画起源于秦朝,有民间传说记载的资料始见于西汉末年。民间传说“王莽撵刘秀”中,烙画高手李名文曾救过刘秀并送一烙花葫芦给他做盘缠。刘秀不胜感激,称帝后加封李名文为“烙画王”。从此,烙画文化便蓬勃发展。后由于连年灾荒战乱,这项技艺曾一度失传,直到清光绪三年,才被河南南阳一名叫赵星的民间艺人重新发现整理。后经辗转相传,烙画艺术逐渐形成以河南、河北等为代表的几大派系,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完成一幅烙画作品,要经过设计、构图、选料、拓稿、熨烙、修整、平磨、抛光、设色、装裱等步骤,对宣纸、丝绢等材质特性的了解非常重要。然后,再根据构图掌握住烙铁的速度、控制好烙铁的温度、把握烙铁的角度和压力的大小,运用落、起、走、往、叠、圆、回、藏等技巧……

宣纸烙画是火与纸的碰撞,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来不得半点马虎,有不得一点差错。

“宣纸较薄,更考验艺人的手法。温度过高、手法过重,会使纸变焦、烧透;温度过低又烙不上痕迹。我们还要根据画面内容进行艺术再创作,从而使宣纸烙画成为烙画中的精品。”曹广军说,“创作时要全身心地投入,也是一种身心修养”。

一时奇想终成精美长卷

48岁的曹广军只有初中文化,至今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艺术教育。他在艺术上的成就来自于灵感、悟性和不懈的努力。如果非要溯源找些缘由的话,其祖上数代人曾为木工的历史或许可以算作一个。由于自小接触木工活,曹广军对木料有着特殊的理解。20世纪末,身为装修工的他有了用木料作画来装饰家居的想法。凭借着曾经做家具雕刻积累的经验,曹广军很快试验成功,掌握了以木料为纸墨,以刀斧为笔的木雕画创作诀窍。此后,他结合传统木工工艺,悟出了木板烙画的制作技巧。

“在木板上烙画好掌握,那要是在宣纸上烙画又会怎么样?”2006年的一天,曹广军突发奇想。从那以后,曹广军利用打工的闲暇时间钻研起宣纸烙画。大约一年后,不知烫穿了多少宣纸的曹广军成功了,他终于可以不借助任何保护措施直接使用电烙铁在未经装裱的熟宣上烫出一幅幅精美的作品。

“温度极高的电烙铁,短暂接触宣纸便会留下深色烫痕。一旦稍有延迟或是疏忽,高温的电烙铁会直接烫穿宣纸。”曹广军说,为了保证电烙铁只留下深色烫痕而不会烫穿宣纸,他必须手持烙铁持续运动,不能有一秒的停顿和迟疑。即使是已熟练掌握宣纸烙画技巧的他,也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创作成功率。很多次,他花费十天半个月创作的作品在收尾阶段出现偏差,前功尽弃。“木板上烫坏了还能调整、补救,纸上一烫坏就全完了。”

曹广军的本职工作是装修,烙画只能利用每天晚上的空闲时间或不做工的闲暇时间来进行。加之创作烙画必须全神贯注,难以长时间持续,所以曹广军创作一幅宣纸烙画往往短则一两个星期,长则一个多月。

“宣纸烙画的内容不受限制,只要是可以用绘画形式表现的题材都可以入画。人物、花鸟鱼虫、山水、书法、都可以用烙画这一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这项既古老又新颖的艺术形式,正在被人们认识与喜爱。”曹广军说。他对烙画艺术孜孜以求、不懈进取,创作出大量精美的烙画作品。

《清明上河图》是曹广军比较满意的作品之一,是他花了4个多月的时间完成的3米长卷。作品以宣纸烙画的方式再现了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相比较原著,曹广军创作的烙画画面立体感更强,给人一种凹凸有致、层次分明的视觉冲击。“这幅画刚创作完就有人要高价收购,我没舍得卖。宣纸烙画偶然性太强,特别是这种高难度、大篇幅的画,想再复制一幅都难。”曹广军说。

2022年,他历时近3个月在宣纸上烙出长7.6米、宽0.33米的古画长卷《千里江山图》,整幅烙画以山石树木为主体,以渔船、渔民、商人为衬托,展示出祖国的大好河山和繁荣景象。曹广军的作品多次参加省级大型展览,其中不少作品也先后被多家展馆收藏。

商丘厚重文化成为创作源泉

“商丘是火文化的发源地,用火烙画更体现了我们火文化的深厚底蕴。”曹广军说。“燧人氏钻木取火”“王亥服牛”等人们耳熟能详的商丘历史故事也经常出现在曹广军宣纸烙画的作品中。商丘厚重的文化,成了他创作不竭的源泉。

7月25日上午,记者来到曹广军在书院社区的工作站,一睹他宣纸烙画的风采,从这些作品里,也感受到商丘厚重的历史文化。他绘制的《王亥商队交易图》,再现了华商始祖王亥,用牛车拉着货物与其他部落进行交易的场景。而《钻木取火图》描绘了燧人氏钻木取火,在商丘这一人杰地灵之地,点燃华夏文明的传说。这幅《钻木取火》也因扎实的造型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2014年度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中国梦·乡土情”中斩获银奖。

《西陂六景》也是曹广军的代表作品之一。这幅作品与清代的诗人、画家与政治家宋荦有着强烈关联。被誉为“康熙年间十大才子”的宋荦,正是商丘人。“西陂”是宋荦位于史家河畔别墅的名称,宋荦命人拟建了渌波村、钓家、纬萧草堂、和松庵、芰梁、放鸭亭这西陂六景,而后画家王翚将其描绘之。曹广军用烙笔的立锋画出青山对峙,再用侧锋晕染。他用烙笔的温度控制颜色深浅,代替了国画中焦浓重淡清的不同墨色,使朦胧的远山在缥缈的云烟中忽远忽近。曹广军别具情趣地描绘出了西陂的秀丽景色,还原了国画的独特水墨意蕴。

曹广军对宣纸烙画的探索已有20年,但他还是深刻感受到了传承面临的困难。他说:“要想学好烙画,对学习者有很高的要求,要具备一定的绘画、书法基础和文化修养,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一幅宣纸作品往往几天、几十天甚至几个月才能完成,并且中途不能出现任何差错,必须全神贯注,不然整幅作品将前功尽弃。”

“木雕、烙画,我钻研这些是出于兴趣和责任感。”曹广军说,商丘有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传统的方式去展现。令他欣慰的是,近两年经常会有大学生到在商丘古城内的文昌阁参观烙画,每次有烙画爱好者过来,曹广军总是倾囊相授,毫不保留。

曹广军说:“烙画是一种典雅又独具特色的书画艺术。我希望把这项技艺传承下去,这样既能丰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又能通过这样的方式为更多人所知,让古老民间艺术焕发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