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百科 > 生活 > 正文

​如何面对丁克的苦(坚持丁克的人为什么最后又放弃了)

2025-02-13 14:41 来源:网络 点击:

如何面对丁克的苦(坚持丁克的人为什么最后又放弃了)

丁克(Dink,Double Income No Kids的缩写)一词自90年代才正式传入国内,直接翻译为:

如何面对丁克的苦(坚持丁克的人为什么最后又放弃了)

“双份收入,不要小孩”。

截止到2021年为止,中国丁克家庭的数量已经超过60万。也就是说,平均800多个家庭里,就有1个丁克家庭。

并且这个数据还在不断地增长。

那么那些选择丁克的人走到现在,她们后悔了吗?

今天我们就找了从20岁到60岁不同年龄段的“丁克”女性,来聊一聊她们的故事。

我放弃了

“小孩子实在是拥有太多治愈人心的本领了”

Lisa 85后 结婚9年

丁克以来最大的挑战是如何面对爸妈的反应。

我妈坚持认为丁克的人,无论男女都是不正常。

说什么都不接受,指责我不为父母考虑,甚至要跟我断绝关系。

虽然我已经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

真正面对不理解和胁迫的时候,还是觉得很无奈、困窘、甚至会感到一些愤怒。

后来我爸妈联合着婆婆公公一起对我轮番进行劝说。

导致那时候我因为这些言论影响心情,和周围人人际关系都处理不好,工作也不太顺利。

一个人在公园里散心的时候,看到不远处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小孩,

走得歪歪扭扭,几步就要摔一跤,但是不哭不闹,爬起来继续走,

公园其实很小,孩子摔摔就走到了我的身边。

看着我吃吃的笑,伸出胖乎乎的小手扯我的衣服,嘴里还啊啊的喊着。

我给了她一块糖,她看着那块糖看了很久,就走开了。

在我以为她不会回来的时候,她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给了我一朵小黄花。

我瞬间有一种被治愈的感觉。

那时候就有点想通了,为什么大家会这么喜欢小孩。

在周围人都不理解你的时候,只有小孩子愿意把天真的笑容给你。

现在我37岁,孩子3岁了。

每天享受着和孩子一起长大的日子,享受着这世界上最纯真的存在,感觉很幸福。

“你要是见过那些孤寡老人,你绝对不会想丁克”

李云皖 90后 结婚4年

我刚结婚的时候也觉得自己是个铁丁克。

但我所在的行业是医疗行业。

医院里看得最多的事情就是生离死别。

尤其是无儿无女的“低保户老人”孤独死去,太常见了。

他们都是被周围的街坊邻居送去医院看病,而且来看的病都是大病甚至是不治之症。

没有条件的就等自己醒了拿了诊断书回家等死。

没有人照顾他们,还要忍着病痛自己去打饭打水。

有很多老人,都是在不舒服的时候,没力气摁护士铃,然后错过了抢救时机走了。

反观那些有孩子的老人们,孩子们能亲自过来照顾。

即使不能亲自过来也能请个护工24小时贴身陪着。

孝顺的孩子甚至还能让卧床的老人几年都不长褥疮,直到临走老人都被喂养的白白胖胖的。

看过太多这样的对比了。

所以就和先生决定,还是有个孩子比较好一些,也是对我们自己的一个清晰认知。

没太强经济实力的人到老还是只能依赖孩子。

虽然说这种想法很自私,但人到了那种程度真的很凄凉。

我也不能保证每个人到老永远和20岁的时候一样强大。

“我连狗都能照顾得好,照顾一个小孩也没问题吧?”

无忧小姐 39岁 结婚12年

那段时间和爱人出现了一些不可调和的矛盾,几乎到要离婚的地步。

这种矛盾是“无聊”。

按照现在的话就是“新鲜感过了”,但还不想分开。

我们从恋爱到结婚这几年,几乎吃遍了国内所有的知名美食,景点也都去了一个遍。

能体验的都体验了一个遍,生活好像没有什么再需要去探索去发现的东西了。

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无聊很折磨人,那段时间我们天天吵架。

每次吵架都是因为一些非常弟毛蒜皮的小事意见不统一。

她给我们的建议是让我们共同的去做一件事,而不是单纯的住在一起。

于是我就想到了养狗。

对于丁克家庭来说,养狗确实是个不错的共同抚养新生命的方式。

当那个小东西来我们家的第一天时候,就咬坏了家里的沙发和拖鞋,照着床上尿了一泡。

我和我爱人都是很有责任感的人,认为买了就要给它养好。

每天给狗梳毛,它过来撒娇就得摸摸抱抱它。

变着花样给它做饭,生病了还得把药磨碎了拌在它的饭里,不然它就一口药不吃......

就逐渐发现狗就和人的小孩一样,什么都要尽心尽力地照顾。

出远门前会担心,狗狗一个人在家会不会孤单,送过去寄养又担心照顾不好;

不出远门就还要教他基本的狗生礼貌,问好、坐下、捡东西等等。

虽然养狗的过程极度的麻烦,但让我萌生出了巨大的成就感。

我连一条狗都可以照顾得很好,做父母其实也没这么困难,而且孩子出生后狗还可以互相做个伴呀。

所以最后还是放弃了丁克,感觉也很幸福呀。

我不后悔

“我可以从另一些方面得到相应的满足感”

Britney 51岁 结婚24年

我其实挺喜欢孩子的,丁克的原因还挺任性的。

纯粹因为怕疼,幸好老公心疼我,就同意不生了。

没有孩子带给我的好处就是:我更有“折腾”的资本。

我在结婚之时只是某国企的小职员,拿着固定工资,过着一眼就望到头的生活。

直到我的朋友给我推荐了一个新的工作,是我一直想尝试的。

选择热爱还是选择稳定?

在经过和爱人的商议后,我最后选择了跳槽。

谁叫我没有孩子带来的经济和生活压力,我可以有更多的试误机会。

也庆幸我还算努力,在新的公司做到了年薪几十万的层级。

但很快我就发现这个行业的上限其实很低,不得已我又开始寻找新的挑战。

这时候我发现我对这家公司的主营业务很感兴趣。

但转行就意味着我要放弃我现在所拥有的职位和年薪,从头做起。

我至今都记得爱人对我的评价:“幸好咱们没有孩子,不然我看孩子也要被你折腾死。”

但我很感谢我在不同工作岗位上的“折腾”。

但我自己会觉得没有小孩简直太好了,可以把所有时间更多投入在热爱的工作上。

在人家还在中层管理来回的时候,我已经做到高层管理的职位了。

见识到了更高层级的人群,有了更开阔的眼界和更丰厚的收入。

照顾或不照顾小孩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其实都是有回报的:同事们会得到可爱的小孩。

而我得到更多的收入、成就感和价值感,这些都能让人觉得很满足。

当然,事业上的回报和小孩给母亲的回报肯定是不能相互替代的。

我也并不觉得有什么遗憾呀。

“丁克让我有了更多选择人生的勇气”

西西 34岁 结婚2年

我算得上是个乖乖女,大家都说我一向很“听话”。

我自诩是个胆小怯懦的人,别人一说点重话或者威胁我,我就会哇哇大哭。

可就是这样的我,选择了丁克这一种生活方式。

我觉得这是我人生里为数不多的“叛逆时刻”。

其实恋爱的时候,我们谈论过要不要孩子,他喜欢小孩,当然不同意丁克。

但是后来他还是妥协了,我以为他是因为爱才甘愿妥协。

后来我才知道, 他当时以为可以用时间软化我丁克的态度。

婚后,公公婆婆得知了我不想要孩子。

也发现这是他们无法改变的,对我的态度从以前的热情变成了现在的冷漠。

“孝顺”的他转而强硬地要求我这两年就把孩子生了,不然就离婚。

对于他态度的转变,我很震惊,但也有点意料之中的坦然。

我不是没和他好好的谈过这些问题,但我也不能强迫对方为我自己想要的生活状态付出代价;

当然,他也不能。

原本以为我可以为他做所有的事情,但当我发现他对家人的孝顺。

要用我的事业、我的时间和身体去承担,我迟疑了,我不愿意。

所以在他最后一次威胁我“不生孩子就离婚,你也不想走到这一步吧”的时候。

我平静地拿出了签好我名字的离婚协议书放在了他的面前。

然后在他眼皮底下,我收拾好我的行李,离开了那个争吵一年的房子。

他不是没有挽回过我,但都被我斩钉截铁的态度顶了回去。

在离婚后一个月,我碰到了我现在的老公。

他和我前夫完全不同,是忠实的丁克爱好者,而且他的父母也很支持孩子丁克的决定。

于是我开始了另一段“叛逆期”,现在觉得还蛮开心。

“丁克让我和年轻人更有共同话题”

寻欢 51岁 结婚28年

我们很享受丁克带来的好处。

因为不要孩子,不用为孩子的教育问题花费精力和金钱。

我现在每个月的工资几万块钱,虽然在外企刚刚企及中产的下限,

这些钱让我在这个城市可以全款买车买房、家里雇得起阿姨和司机,也能买奢侈品。

我能玩洛丽塔、汉服。

每次去参加这些同好会,大家清一色都是十几岁、二十几岁的小姑娘,

我坐在其中,丝毫不觉得尴尬,

而她们在得知我的年龄之后都会大吃一惊,这让我有一种恶作剧得逞的快感。

因为不要孩子,我觉得我的心态和二十岁的人没什么两样,

相比有孩子的父母,我更可以接受年轻人的叛逆和突发奇想。

我有个侄女,从小就寄住在我家。

虽然我们相差二十多岁,但小侄女一直说和我在一起就好像是和同龄的朋友在一起一样。

我不光可以很好地照顾她衣食住行,给她辅导作业,每年定期带她出国旅游。

我可以和她一起研究现在最流行的美妆产品、谈论现在的八卦热点、一起去我们共同喜欢的livehouse、一起讲关于她父母的坏话。

她的父母总会吐槽我带坏她们的孩子。

每次听到这句话我都狡黠一笑,能一辈子与年轻人做朋友是多么厉害的事情!

我想这也许是丁克才能够带给我的吧。

写在最后:

我们永远鼓励各种各样的人生和生活形式共存。

我们也鼓励要有多种多样的可能性。

而丁克从来不是一个口号或信仰,它也只是一种平常的生活方式,

如果你认为需要改变,那就改变,

生活对认真负责的人,从来都是很慷慨的。

:pexels

首发:壹点灵心理

专注心理成长,温暖而有力地爱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