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百科 > 生活 > 正文

​中国一大爷发明“水泥毯”,估值1.2亿,浇水后可自动变硬

2024-10-21 23:14 来源:网络 点击:

中国一大爷发明“水泥毯”,估值1.2亿,浇水后可自动变硬

一位中国大爷在经过多年努力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在发明出让欧美羡慕的“水泥毯”后,许多人也记住了他的名字——蔡晓民。

时间退回到上个世纪80年代,当时的蔡晓民还是一名学生,他渴望钻研探究。

为了实现理想,高考那年蔡晓民顺利地考进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蔡晓民对材料十分感兴趣,尤其是涉及到基建材料,诸如混凝土、水泥等。

在选择大学专业时,他毫不犹疑地选择了材料学。

在兴趣的带动下,蔡晓民极其热爱探究,通过了解当时的社会发展,他看到了基建的重要性。

所谓基建,也就是基本建设,包含各种建筑类、交通类等项目的建设。

恰好他对各种基建材料很感兴趣,凭借着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内容,蔡晓民开始关注对材料的实验研究。

不过,他在确认课题并寻找相关材料时,发现当时使用到的许多材料都是从外国进口过来的,这些材料制作所包含的专利项目都是由外国控制。

如果想要制造相同的基建材料,就必须优先支付给其它国家相应的专利费用。

受经济所迫,蔡晓民感受到了自主研发的重要价值。

在蔡晓民的心中,从此树立了一个信念,他要开始自主研发基建材料,避免未来基建材料的制造和应用还要受限于他人。

正是在这种信念的鼓舞下,蔡晓民决定埋头苦干,一有时间他就前往图书馆查询相关资料。

在找到所需的实验资料后,准确地记录下来,再前往实验室进行验证和探究。

大学生活转瞬即逝,可是,蔡晓民心中的信念却永远坚定,大学毕业后,他继续坚守研究的道路,考上了研究生,并且将研究的课题确定为基建方向。

基建项目中,最为关键的就属于混凝土了,水泥则通常作为制备混凝土的重要材料。

蔡晓民主攻混凝土的研究,他一方面观察当前使用到的混凝土的构成成分,一方面又在不断探究哪些材料能够取代混凝土。

时至今日,混凝土仍是基建项目中不可或缺的物质,通常在建设楼房、桥梁、工程期间,使用到的混凝土高达数百吨、甚至是数千、数万吨。

在将各种材料进行混合期间,需要合理控制砂石、水泥、粘合剂等成分的混合比例。

蔡晓民通过观察,发现使用传统的混凝土在施工阶段,总会出现污染环境、质量不过关等情况。

蔡晓民决定加强对新型基建材料的研发,但从头起步的难度可想而知。

时光匆匆,蔡晓民毕业后离开了校园生活,他成为了一名建筑工程师,在日常工作期间,蔡晓民有机会仍然会关注新材料的研究。

他在兼任建筑项目的研究工作后,开始大显身手,设立了相关实验室,非要研究出些东西不可。

可是,伴随着无数次实验的开展,最终取得的结果却并不如人意,不过,蔡晓民并没有气馁,他始终怀抱着初心在坚持。

有一次,企业委派蔡晓民和其他同事一起前往日本,打算考察日本的新干线修复工程。

当时日本的基建确实比较突出,在很多领域都处于领先的位置,蔡晓民及时把握住了这次机会,他也想见识一下世界上先进基建水平到底怎样。

这次考察确实让蔡晓民了解到了诸多新技术,在感受到差距的同时,他内心的钻研渴望再次迸发。

就当蔡晓民打算近距离的了解相关技术项目时,却被日方人员给阻止了。

后来,蔡晓民在谈及这件事的时候,内心有些不是滋味,他知道,基建技术的核心属于保密内容,而对方阻止他去了解,就是害怕我们去学他们的技术。

经历过这件事情以后,蔡晓民自信地说道:“总有一天我也要让他们看到我们自主研发的新玩意。”

归来后的蔡晓民下定决心要研发新型材料,在他的带领下和几位朋友共同创办了一家新材料有限公司。

在成立公司的时候,蔡晓民就立志攻克混凝土材料的难题,要向基建领域不断拓展和延伸。

正是在此背景下,蔡晓民率领着团队不断努力和尝试,最终取得了成功。

他们研发出来一种独特的水泥毯,这种水泥毯在基建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也见证着蔡晓民几十年的付出和积累,他终于收到了回报。

从外观上观察,这种水泥毯与日常使用的毛毯相类似,只是在浇筑上水分以后,它就会迅速凝结,形成独特的混凝土层,在变成混凝土结构以后,它的硬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在将新型基建研究出来以后,蔡晓民先后申请了六项专利技术,并且依靠八项核心技术树立了制作水泥毯的规范标准。

那蔡晓民研发出来的水泥毯有什么独特之处呢?为什么称它为新型的建筑材料呢?

第一、这种水泥毯具有耐用、坚韧的特征。

在使用期间能够达到防火、防水、防潮的作用,在传统施工阶段,使用混凝土期间还需要依靠众多人力操作,运送原料,然后按照一定配比进行混合搅拌,最终才能制作成混凝土。

而在研发出水泥毯以后,可以有效降低人力和物力的损耗,直接通过浇水就可以实现。

第二、水泥毯具有较强的承载力。

即使经过过量的水分浸泡,它也能够保持原有的状态,不会出现断裂和开缝的情况。

相对于传统的混凝土材料,这种水泥毯新型基建材料不仅使用方便,而且适用于多种地形,可以按照不同位置进行有效的裁剪。

第三、水泥毯的出现能够明显提升施工效率。

蔡晓民经过实地考察以后,他发现运用新型方法制造出来的水泥毯要比传统混凝土使用的材料少了90%,施工效率能够提升50%以上。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在工期较短的情况下,应用水泥毯既能够保证质量,又可以缩短工期,使基建项目更为高效的完成。

不过,在经过不断的实验以后,蔡晓民也发现了最开始研制出来的水泥毯的缺陷。

虽然这种水泥毯能够铺设到不同的地形中,但是它的厚度通常比较薄,如果想要铺厚一些,就必须采用重复铺垫的方法。

比如使用两层、三层等等。可是,在这种条件下,不同层面的水泥毯中间的缝隙没有办法很好的连接起来。

在考虑到这一问题以后,蔡晓民又重新开启了实验探究,通过一系列尝试,对最初研制出来的水泥毯性能进行优化和调整。

直到2013年,他终于解决了上述问题,在采访过程中,蔡晓明表示,“解决问题的思路主要来源于纺织技术,就像纺织期间可以使用多层编制的方法,在提升衣物厚度的条件下,并没有影响到产品的延展性。”

在这种启发下,蔡晓民对水泥毯使用的水泥材料和纤维材料进行有效配比,强化对工艺的设计,彻底改善了以往的不足。

2017年3月,蔡晓民携带着水泥毯这种新型基建发明,参加了《创业英雄会》节目,他凭借创业人员的身份,使水泥毯项目成功获得了980万元的融资。

从此之后,这种新型的水泥毯很快投放到市场中,在基建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后来,日本和欧盟地区的国家还特意联系了他,想要通过高价收买获得蔡晓民的专利,但是蔡晓民不为所动。

他真正实现了自己的诺言,用自己的行动和付出极大程度上拓展了混凝土领域新材料的发展。

到目前为止,蔡晓民所建立起来的公司已经被预估达到1.2亿元的价值。

蔡晓民真正用创业精神鼓励着科学研究人员,在科学探究的道路中勇往直前,为国家基建项目建设作出不懈努力,这种持之以恒的态度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