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百科 > 生活 > 正文

​广西武宣有什么风景区广西武宣三大庄园

2024-09-08 15:57 来源:网络 点击:

广西武宣有什么风景区广西武宣三大庄园

原文‬标题‬《桂中‬历史‬遗韵‬——武宣‬庄园‬》发表‬于‬ 《弦歌空间》(原名‬凤凰涅槃)、红豆‬社区‬,后‬更换‬标题‬并‬节选‬‬发表‬于‬《美丽‬广西》杂志,‬‬署名‬何志文‬、弦歌‬‬。



#来宾头条##在头条看世界##中国保存最好的古建筑在哪里#

位于广西来宾市境内的武宣县,夏商周时代属荆州之域,春秋时期归楚地,秦朝开辟岭南三郡时叫中留县,到唐代因仙人山得名而改称武仙县,至明朝宣德年间始名武宣县并沿用至今。



武宣县自古有仙城中留山水甲南天之美誉,域中自然风光、历史典故、人文遗迹不可胜计,从唐朝元和年间柳宗元寒江夜雨声潺潺慕名到仙人山寻访道士贾鹏,到600多年前被叔父朱棣兵逼夜遁而去的明朝建文帝朱允炆云游至仙岩石题诗龙归沧海碧云深,再到公元1851年洪秀全在东乡的莫村自立太平天国号称天王,还有五马拦江盘古村盘古洞百崖大峡谷珠江流域第一峡大藤峡,以及三里镇勒马汉代古城遗址、广西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文庙等风景名胜,总能让过往的游人目不暇接,为之倾倒、赞叹。



作为八桂大地上一个名闻遐迩的历史名县,武宣的确有着太多历史人文风物值得人们去观赏、品味,而行走在武宣广袤的乡间田野,人们会惊奇地发现那里还有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武宣庄园。



——作者题记

刘炳宇庄园一角 彭奔摄

武宣庄园群落 —— 见证百年历史沧桑

从空中俯瞰,武宣全境坐落在大瑶山脉支脉的南麗,北低南高,东西隆起,中部多为盆地、平原丘陵地带。



柳江从北蜿蜒而至,红水河自西奔涌而来,在金鸡乡鱼步村汇合成为黔江,从县城西北向西南、东南绕城而过,经二塘、三里、桐岭等6个乡镇,全长90公里,是两广与西南各地的重要水路交通干线,也是岭南与中原地区交接的重要通道和物资集散地。



武宣自古农业、养殖业发达,物产丰饶,民多富裕。



当地民间流传东乡三里,盛产百米的谚语,从古到今直至清朝中期,东乡一带仍是西米东出的必经之路,商贾往还于粤桂之间,贩运谷米,熙熙攘攘,车马如流,盛极一时。



明、清至民国时期,东乡仅有一条官道,自东向西约六十里,经莫村、三里圩,直至县城。



此道旧史称为通衢大道,沿这条古道,经紫荆山出武宣,往南经金田至浔江上的大湟江口,经水路与梧州、广州、香港交通物流。



史载自清初始有客家人从湖南、江西等地陆续迁徙到武宣定居,外来的客家文化与当地民间传统习俗相互交融,思想开化的东乡、三里人更是承风气之先,逐渐养成了既耕读传家又经世济用的思想理念,无论从政、从军、从商,都基于重教崇文的传统。



武宣县明清两代以科举入仕的官员多到400人,其中武状元1人、文武进士6人,举人54人、太学生11人、贡生282人,可见人才之盛。



百年前的中国社会发生大变局,伴随着坚船利炮,西方各种新潮思想文化及先进技术工艺纷纷涌入,到异乡外省打拼奋斗的武宣人日渐增多,开明的武宣人比较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加上衣锦还乡、荣归故里、落叶归根的传统观念,让更多在外发迹发达的武宣人热衷于返乡修建庄园大院,并将西洋风格的建筑艺术也带回偏僻古老的乡村。



从清末民初开始,武宣的东乡、桐岭、二塘、三里一带乡村,陆续建起不少庄园式的民居院落,经过数十年的汇聚打造,成为旧中国时期桂中地区一个较为集中、出名的庄园群落。



这些庄园院落约有二三十处,或大或小,或土或洋,分布于田间垄头,点缀在街坊河边,选址多讲求天人合一理念,宅院方位与自然环境和谐交融,建筑装饰崇尚古今糅杂、中西合璧。



不少庄园建筑风格既独具特色,又各显千秋,在远近古宅民居群中显得特别醒目、耀眼,时时彰显出主人家的功名富贵和志趣品性。



那一座座城堡、一间间院落,仿佛一个个立体凝固的符号,记录了百年岁月沧桑,见证了历史时代变迁,令游人驻足登临,流连忘返,兴叹不已。



笔者与摄影师朋友结伴,驾车穿梭在武宣桐岭、东乡、二塘的田野乡道上,在武宣县博物馆覃馆长的引导下,用了一个下午游览了慕名已久的郭松年、刘炳宇、黄肇熙三个古庄园。



我们身临其境,徘徊其间,在深秋的黄昏里,感受古老庄园散发出的神秘而苍凉的气息。



这三座庄园比起武宣境内的梁氏武魁堂、刁经明故居、朱家宅等古宅民居,不论从庄园的建筑格局、规模、特色及历史年代来讲,还是就庄园主人的身份、财富、地位和名望而言,无疑都是武宣古庄园的杰出代表。



历经无情岁月与风雨的消磨、冲刷,庄园虽已墙廊残破,荒草满屋,它们仍以迥异的格调,挺拔的姿态,耸立夕阳余晖下,如沧海遗珠,寥若星辰,并以一种特有的文化符号与时代象征,传递着武宣这座古老名县不同寻常的历史遗韵。



让时光倒流,我们一起回到一百年前的武宣。



晚霞下的黄肇煕庄园 彭奔摄

黄肇熙庄园——兵荒马乱年代筑起的城堡

1913年,民国二年。



辛亥革命的硝烟仍在弥漫。



一个酷热难耐的夏夜,月黑风高。



从柳州府衙门后院悄悄驶出七八辆马车,径直朝柳江边疾行。



一条大船早在码头等候,三十多个身板强壮、荷枪实弹的士兵迎上陆续接踵到来的马车,迅速从车厢抬下一个个沉甸甸的大箱子,又搬上船舱。



从衙门到码头来回搬运两次,才把箱子装满船舱。



天已蒙蒙亮,船才起锚,顺流而下。



身穿戎装的柳州府统税局长黄肇熙站在甲板上,回头看了一眼在茫茫晨霭下渐现轮廓的柳州老城,脸上露出一丝无奈。



船舱里装的是自己多年在外打拼攒下的全部身家——40万银元,他要亲自坐镇装船,连夜押运回乡。



大船经柳江蜿蜒转入黔江,走了一天一夜到达武宣,在樟村码头上岸,趁着黄昏又用十几辆老牛车把20多吨重的银元运抵二塘镇樟村的黄家老宅。



在民国军政两界通吃的黄肇熙,不但坐上柳州府统税局长、支应局事的位子,还统领一支号称护商兵营,直至做到浔州水警厅长。



1917年,因李宗仁、白崇禧的新桂系军阀崛起,以陆荣廷为首的旧桂系军阀势衰败走,一直投靠陆荣廷的黄肇熙也灰溜溜的从柳州回到了武宣老家。



一则为了乱世安身,二则为了荣显乡里,他用重金从广东请来30多名(另一说是100多名)工匠开始修建黄家新宅。



单是建造主房就用去7年光景,再建辅助房又用去5年时间,整个庄园的建造前后共花去29年。



这座后来被称作黄肇熙庄园的宅院,总共占去了160亩田地,比起十几里外东乡镇的刘炳宇庄园大了七八倍不止,如此大规模的庄园在广西首屈一指,在岭南一带也十分罕见。



传说当时黄家庄园建成后前来祝贺的宾客如云,黄家为此大摆几百桌流水席,一连热闹了好几天,由此民间留下了一首打油诗:头顶碰酒碗,里外围两圈。



肩脖出筷子,你让我夹先。



讲的就是黄家庄园落成庆典的盛况。



黄家大院建成后,建筑面积达3.99万平方米,共有199间房屋。



庄园坐西北朝东南,面宽119米,进深130米,呈四方群集状,左右严格对称,布局完整,气势庄重。



主房由前、中、后三进及左右厢房组成,均为两层建筑。



每进之间设有天井间隔,天井四侧设有柱廊相互连通,东西两侧为厨房、杂物间等辅助用房,也以天井间隔,过廊相连。



院落四角有岗楼(炮楼),楼高四层,可眺数里。



北面同走马楼相连,南面与书楼相通。



红方块砖地板,小青瓦屋面,硬山顶建筑。



房屋支柱皆为青砖彻成,圆木作梁,简约、通透。



主房前设置前院,前院两侧为花圃、客厅,院内种植桂花、玉兰花等花树。



后院用土堆彻假山,栽种竹木。



庄园四周小溪环绕,宽约一米,水深没人,四季长流。



后院为果园,左右为草料园。



大门正前方一个半月型水塘,面积达30多亩。



据说是人工开挖的水塘,这样做一举两得,既可就地取材用泥打砖涂墙,又能宅门临水,依照中国传统的风水说法,可得蓄水聚财之势。



军警出身的黄肇熙,建造庄园时非常讲究庄园的碉堡功能。



护院城墙的底层用三合土打夯,固若磐石。



廊柱、墙角、炮楼均用青砖彻筑。



庄园大门顶上专门配备了水漏和枪眼,门头、门侧、墙角、楼顶等处均设有隐蔽的观望口和枪孔。



整座庄园如同一座巨型堡垒,居高临下,易守难攻。



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拥兵自重、肩佩陆军少将军衔的广西自治军第四军司令黄肇熙住在这样的城堡似乎才有安全感。



据民间传说,1944年秋,已如秋后蚂蚱的日冦进犯武宣,一小队日本鬼子去樟村抢劫,村民纷纷跑进黄家大院躲避。



黄家把村民让进大院后紧锁大门,四个炮楼架起了机枪、步枪,日本鬼子企图翻墙而入,结果被黄家炮楼上射出的子弹狙击而仓皇败走,从此再也不敢浮头。



村民安然无恙,躲过了一劫。



黄家大院固若金汤、庇护乡亲抗击日寇的传奇在当地一直被传为佳话。



郭松年庄园 陈冬梅摄

郭松年庄园——中西合璧的山庄别墅

黄家大院已动工兴建,工匠们日夜劳作、热火朝天的消息很快传到了远在广州的同乡人郭松年耳中。



郭松年是武宣桐岭镇雅岗村人,曾留学日本政法学校,当时任广东督军署秘书长、广东督军参谋长兼民国国会参议员。



他也跟刘炳宇、黄肇熙一样,都靠旧桂系军阀大佬陆荣廷起家,出入行伍,肩佩将星,在武宣县内可算得上屈指可数的人物。



似乎武宣人都有个传统,一旦在外发达了,必定衣锦还乡、显耀乡里,而最好的方式莫过于回乡建楼房盖院子了。



郭松年常年在外,一直为自己不能在家做孝子而愧疚。



老父也一直催促,说风水先生为郭家点的那块阳宅宝地,该早点建个房子了。



因此,当听说东乡的刘家建了一栋不土不洋、又东又西的院子,二塘镇的黄家也大兴土木了,还搞得天大地大的,郭松年便下决心也回乡建一栋楼房,那样既能让老父安享晚年,也给自己日后解甲归田有个安身之处。



他一面把留过洋的建筑名师孔三记从梧州请来,让他按自己的意思先画一个图样出来,一面安排人手悄悄把银子运回家乡。



1919年,因为辅佐有功,陆荣廷给了郭松年一个少将军衔。



趁着这个彩头,郭松年第二年也在家乡开始动工建庄园了。



郭家老太爷亲自监工,大部分建材都从武宣县城或附近乡镇选最好的运来,一时村道人来人往,牛拉马驮,好不热闹。



历时五年,花去白银18万两,郭家终于也建起一座共有99间房屋的大庄园。



这座新宅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2905平方米,建筑面积2741平方米,面宽39米,进深74.5米。



主房为三层西式洋楼,前、后两进。



左右为两层厢房,中间以天井间隔,回廊相连。



后楼为走马楼,与左右厢房相通,四角岗楼皆开设枪眼,形成一个完整的防护屏障。



郭松年庄园 彭奔摄

主楼造型既富丽堂皇,又精致玲珑。



建筑设计以西为主、中为辅,既有岭南建筑风格,又有欧式建筑艺术,可谓中西合璧。



主楼正面设置精心设计的陡尖形和柱墙,正门是五个并排两层的圆拱,欧式前拱门融合西式风格的骑楼样式。



楼顶正中四根柱拱形门,突出巴洛克风格的中间大圆为核心,两边各饰十个圆孔,寓意十全十美。



正立面进口三个砖拱券,二、三房也是三个砖拱券凹廊,配以精致青瓷栏杆,墙面采用细石灰膏罩面,冠以拱线,花锦等艺术造型,整个立面构图明确简洁,比例匀称。



主房沿天井四侧以连续券廊,配瓷雕栏杆,结构轻快明亮。



地面采用方块红阶砖面,木楼面,屋面为平顶屋面,系在木楼板上铺三合土,铺以方块红阶砖。



厢房为二层建筑,柱式走廊,三合土地面,青瓦屋面。



墙体用三合土打夯而成,坚固异常。



房前设有庭院,种植花草林木,前庭有半月形的池塘。



内堂门庭,外观西化,而雕梁画栋,门楣雕刻花纹,弓形门楣多以中国文化典故为题,琉璃彩绘,古松、花草、飞鸟、走兽等浮雕,人物栩栩如生,意境优雅闲适。



当时有名士赋诗赞道:材料取邻乡,式样仿西洋,栋梁挑北斗,辉明进南乡。



郭松年庄园虽比不上黄家院子大,却别具一格,即有中式传统,又讲究精雕细刻,洋气十足,算得上是中西合璧的庄园典范。



刘炳宇庄园 陈冬梅摄

刘炳宇庄园——民国时期武宣最早盖起的洋楼

说到武宣县的东乡镇,早已名声在外。



尤其是东乡下莲塘村,远近乡村的人们都认为这是一块风水宝地。



北倚百崖大峡谷,东扶双髻山,南朝连绵山脉,西边广阔田园,林木茂盛,风光秀美。



百崖大峡谷长年不断的溪水自北向西南分两侧绕村而过,在陇头田间形成大小池塘10多处,最大的湖面积近40亩。



下莲塘村家族人丁最旺、势力最强的自然是一门八将军的刘家。



村东北边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的刘氏将军第始建于1801年(清嘉庆6年),从刘家高祖居住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繁衍了10代子孙。



当时作为刘家显赫标志的却不是这座将军第,而是那座位于下莲塘村南面的刘炳宇庄园。



生于1869年的刘炳宇,是清代武功将军刘孟三的第八子,清光绪年间考取武举。



他从小体力过人,有胆略,性情温和正直,平生深仁厚泽,子侄有过则淳淳教诲,乡亲有疑难则殷殷排解。



1905年至1906年,刘炳宇在来宾市的迁江、合山开采煤矿,算是广西迁江合山煤矿最早的开采人。



清末至民国初年,下莲塘村一带土匪横行,为害乡里,村民推举刘炳宇为乡团局长,1911年武昌起义暴发,刘炳宇率兵响应,投身革命,被任命为右江防营帮统,鼓动和支持梧州、柳州脱离清廷、宣布独立。



1912年(民国元年),刘炳宇曾任柳州税务局局长、收支处处长、第五帮统。



次年,任广西陆军第一师第二旅第三团团长,陆军步兵上校加少将衔,广西陆军第八军统领,整编后任司令。



1918年任广西讨龙军总司令,征讨军阀龙济光获胜后,孙中山授予他陆军中将军衔、二等文虎勋章。



此后又先后任中央直隶第六军军长、援粤桂军第一军军长、广西梧州城防司令;1920年,广西组织自治军讨伐军阀陈炯明,刘炳宇任第十路军司令。



1923年他脑病赴香港医治,同年10月在香港病逝,终年54岁。



据说灵柩运回下莲塘村安葬时,前来送葬的军民达三万余人,时任广西定桂军总司令的李宗仁亲率一团官兵前往吊唁,可见其生前声望甚隆。



刘炳宇庄园在清末民国前就开始建造,庄园坐东向西,布局为中国传统的四合式院落。



占地面积6715平方米,建筑面积3014平方米。



面宽53米,进深126.7米,有房屋6座。



主房三层,模仿西方教堂外形格局,方正高耸。



辅助用房两层,均为青砖瓦、木混合结构。



中间主房,布局紧凑,房间之间,内廊相连,左右对称。



主楼地面为方砧铺面,木楼板,青瓦顶屋面。



主楼顶部设有十多个尖塔形直指蓝天,具有意大利哥特式教堂建筑风格。



前后院均种植花草树木,庄园前有地坪,更有一个方形池塘。



整个建筑外观庄重,内庭开阔,布局舒展,采光充足。



庄园后未花圃,左侧为练武场及瞭望楼。



这座算得上是民国时期武宣最早修建起来的洋楼,堪称清后期桂中地区行武出身的庄园主典型住宅格局。



黄肇煕庄园 陈冬梅摄

武宣庄园建筑艺术——一个时代的缩影

武宣庄园群落极富岭南建筑风格,由此解决炎热多雨的气候带来的问题,建筑要求达到通风、隔热、防风、防雨、防潮等功能,因此民宅院落中的大厅、天井、回廊、池塘等是必备的建筑设计。



同时,由于受清末民初西洋建筑潮流的影响,武宣庄园承风气之先,讲求中西建筑的融合,这些特征在刘、黄、郭家三大庄园都可以找到,并且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庄园的防御性建筑功能非常突出。



三大庄园建造的年代恰处于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前后,当时军阀割据混战,时局动荡不安,三大庄园的主人又都具有将军、政要的身份头衔,因此建造一个城堡式的庄园作为家居宅院已成为武宣权贵、地主土豪人家一种迫切的现实需要。



比较而言,刘炳宇、黄肇熙、郭松年三位庄园主,黄肇熙的财势最为雄厚,思想却相对比较保守,他的庄园属于中国传统的庄园院落式建筑,具有浓郁的岭南建筑风格。



屋宇方正厚实,灰砖黑瓦,立柱如林,气势宏大之中尽显财气的同时也继承了中国古代建筑传统,十分讲究家族礼仪,带有深刻的儒家思想痕迹。



庄园中轴线贯穿整体,左右对称十分精确。



祖堂在上,宗祠居中,上下厅堂主次分明。



所有房屋围成一团,形成回型环拱格局,廊道之间既内外连通又相互间隔,这种亲而不杂,隔而不疏的建筑布局,既体现了世家亲睦、共檐同居的天伦之乐,又保持了上下有序、男女有别的人伦大防,极富中国传统的民宅院落建筑风格。



郭松年早年留学日本,本色仍是个追求时尚的风雅文人,因此郭家庄园西洋风格最纯正,最大特色就是主楼造型洋溢而出洋气和内部雕饰装潢、门楣字画透出的中式风味,如此中西合璧的风格既透露了主人作为晚清秀才的出身,又彰显了主人接受过西方文化思想教育的特殊经历。



而行伍出身的刘炳宇,他所建造的庄园在建筑风格上堪称中西糅杂,在百年前的老武宣却算得上是开风气之先。



乍看上去,刘家大院的主楼俨如一座庄严、高耸的西方教堂,而远远看去这座庄园就像一只昂首蹲坐的老虎一般,两边辅助房恰如两只张开的虎臂前爪,牢牢扎在地上,使整个庄园非常厚重、稳固、踏实。



有趣的是,刘、黄、郭氏三座庄园还有一个非常中国化的共同点,就是讲究所谓的风水格局。



细心的游人可能会发现,刘、黄、郭三家庄园前都有池塘,黄、郭两家门前池塘都是半圆型,而刘炳宇家门前的池塘却是方形的。



按照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门前池塘有蓄水聚财之用,而池塘多为半圆型,所谓天圆地方,半圆池塘即取人天各半、阴阳和合之意。



刘炳宇庄园与黄、郭两家庄园均坐西北朝东南的方位不同,它是坐东朝西的,整个格局是背阳向阴,阳亢阴虚,因此据说建造时地基是凹下几分的,主楼建得方正端庄,而门前的池塘也挖成方型,凹下、方正皆为阴,以此弥补阴气不足的运势,形成阴阳平衡的格局。



还有民间传说,郭松年之所以晚年结局不好,也因为他家庄园的风水格局有白虎压青龙的致命缺陷所致云云。



种种议论,在此言及,仅作笑谈。



对武宣三大庄园的评价,有关专家认为武宣的古庄园群落,刘炳宇庄园保留最完整,黄肇熙庄园广西规模最大,郭松年庄园建筑最精美。



也由于这三座庄园的建筑结构布局独特、人文历史内涵丰富和艺术价值较高,对研究清末民初的武宣民居建筑和地方历史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因此2004年均被来宾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宣庄园群落,特别是刘、黄、郭氏三座庄园的建筑风格基本都是中西结合的典型,与广西其他地方庄园相比,明显保持着自己的独特魅力。



如陆川县谢鲁山庄布局是依山而建,又由书院演变而来,与武宣庄园的民居建筑格局毕竟不同。



相比之下,谢鲁山庄讲求的是超脱凡尘,倚高而居,闲适雅致,显示读书人的清高、幽僻,武宣庄园的田园风味更浓郁,建筑风格更具乡土气息。



刘炳宇庄园 陈冬梅摄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庄园旅游方兴未艾

当年黄肇熙运回老家的40万两银元,他除了拿来建造庄园外,还用来置办田产。



黄家总共有田地3000多亩,分布在二塘、石考、麻碑、大琳、黄茆等9个村庄,光每年坐地的收租就达80多万斤。



平时也靠放高利贷、出租耕牛获利。



那时的黄肇熙家,可谓妻妾成群,家眷如云。



据樟村老人回忆,当年的黄家庄园热闹非凡,除了雇有长工20人、短工100多人以及军事顾问、律师、外务参谋、总管、出纳、厨师及马夫负责日常打理外,还专门从军队中选出30多名士兵入驻黄家大宅,担任安保。



黄肇煕庄园天窗 彭奔摄

据说黄肇熙的第四儿子黄矩英曾到当时武宣禄新乡复旦村的黄伯瑶家做客。



黄伯瑶是民国初年的武宣县参议会(民意机关)第一任议长,也在家乡修了一座庄园。



黄伯瑶庄园至少也有60多间房屋,而黄矩英却当面嘲笑说,你家的房子算什么,全部加起来还不及我家一个厕所大咧。



黄肇熙的40万两银元,地方志记载是贪污所得。



当然,即便是有史记载,后人也难以确定黄肇熙这些银元究竟从何而来?只是扫去遮蔽了真相的尘霾,透过历史的烟云,在军阀混战的动荡年代,一个手握军政大权的统税局长,拥有如此一大笔横财,难免不会让人联想。



黄肇煕庄园 前院一角 弦歌摄

黄肇熙的发迹史尽管不那么光彩,但一分为二地讲,他也算是旧中国武宣县内士绅积极办学者。



早在1902年,他鼎力协助知县王鼎昌创办仙城小学。



1928年,又以自己的别号命名在樟村独资兴建私立惠儒小学,直到他去世的1942年,还在樟村开办了私立惠儒中学,向武宣县内外招生办学。



据说他把自家的大花厅改为学生宿舍,还修建了实验室、图书室、运动场等。



黄肇熙虽然做过不少有益于乡亲的事,但仍无法改变其地主土豪的身份,解放后的黄肇熙庄园,成了当地群众批斗地主、剥削阶级的最好现场。



走进尚未开始修缮的黄肇熙庄园,会看到上世纪五十年后中国社会各个时期的标语口号,尤其是文革时期的历史印记,诸如毛主席万岁农业学大寨以及各种斗私批修的标语等痕迹随处可见。



有人曾看到墙壁上写有一付对联,据说是当时一个肚里有点墨水的县主要领导写的,上联是:想当年到处黑云,地主耍威风,一门男盗女娼,依仗少将势力,丧尽天良,剥削奸淫,強迫穷人报冤,造孽人间千百恨。



下联是:看今朝光天红日,人民欣作主,永记血海深仇,团结阶级队伍,扫清恶霸,铲除妖魔,建设社会主义,宏开公社万般兴。



这样的对联,也反映了当时轰轰烈烈、爱憎分明的时代潮流和社会意识。



而在官场上失意后隐居上海多年的郭松年,大概也想在郭家那座洋气十足的庄园里终老,因此当年建造时的确花费了不少心思。



走进这座残破废弃的庄园,脚下到处是散落的砖瓦石雕,俯仰转顾之际,不时从楼道上门楣上看到的用篆体刻写万壑松声一川花气广大能窥万松千杏等字样仍清晰可辨,诸如蓝采和花篮、载酒西园醉等雕窗画梁,中国传统的儒道释文化痕迹比比皆是,如敦礼、弘义等字眼,应出自清朝顺治皇帝御笔写的《资政要览》一书,从中科看出郭松年早年出身晚清贡生的渊源。



尽管郭家庄园后院两边岗楼上分别嵌有的全、寿两字,但郭松年的父亲在郭家新宅建成不久便一病不起,很快撒手人寰,也无福享受这栋洋楼了。



1925年,老父去世时,因旧桂系刚败走而新桂系正得势,郭松年不敢贸然回乡奔丧,在上海撰写了一副挽联寄回:病不视,殓不归,孝养全亏,十载空挥游子泪。



国已亡,家已破,公私无补,九泉难慰老亲心。



以此表达心情,告慰老夫亡灵。



郭松年虽然留学日本、接受过新思想新科学,但内心仍迷信风水命运之说,尽管郭氏山庄风水甚佳,却无法改变在时代大潮下山庄主人的命运。



郭松年(会议桌左侧左二)参加1919年南北和会

郭松年虽在郭氏山庄安享了16年的清福,到了晚年却未能善终。



1950年,他因与土匪暴乱有干系而被镇压。



据说当时郭松年被押赴桐岭旧圩伏法,手脚被绳紧绑,临刑前他要求松脚,请求拿来纸笔,用脚夹毛笔写下三副对联,然后从容就死。



第一联:松树岂长青?伐干除根,难免今朝故死。



年龄空算老!忍心害理,应知昨日前非。



第二联: 历任两广参谋,其纵英才,括尽民膏兴大厦。



空享七旬老寿,满盈恶贯,牺牲狗命当鸿毛。



第三联: 无处可藏身,早死免为亡国吏。



有钱难赎命,来生不做富家郎。



三副对联冷嘲热讽,不似自撰,虽真伪难辨,读来也颇令人欷歔叹息,姑抄录于此,以为逸闻存疑。



郭松年庄园 彭奔 摄

刘、黄、郭氏三大庄园,可说浓缩了武宣百年历史沧桑巨变。



解放后的新中国,社会发生天翻地覆变化,在新中国、新社会,刘、黄、郭这些大地主庄园昔日的辉煌不可能再重现,他们的后代也不可能再回到过去的好时光。



解放后,刘、黄、郭氏三大庄园被没收归公,用来作学校、粮仓。



郭松年庄园在文革时还被拿来做村党支部办公地点,1989年落实政策后才归郭家后人管理。



当地村民说,郭松年直系后人多在梧州等地生活,郭松年有一个女儿已八十多岁,目前在美国定居。



原香港凤凰卫视主持人 刘海若

黄肇熙生前娶了四妻,生有九子六女,目前还有一个女儿健在,现居住于湖北武汉。



其后人多散居国内各地,有的远在港台及海外,其中也有不少名人,如据媒体报道,香港著名主持人刘海若也是黄肇熙家族后人,出生于台北的她,曾为大陆与台湾两岸关系作出了贡献。



刘海若的母亲黄庆中,是黄肇熙第七个儿子黄剑飞(原名黄锡英)的女儿。



刘海若1987年毕业于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1996年加入台湾TVBS担任晚间新闻主播。



2000年加盟凤凰卫视,担任中文台黄金档节目"时事直通车"主持人,资讯台财经节目主编兼主播。



她曾经成功访问过朱镕基总理,获封"吴小莉接班人"。



不幸的是,刘海若后来遭遇车祸,险成植物人,又奇迹般恢复,只是无法完全康复,如今已淡出主播行业,其个人命运竟如黄家大宅一样,已成昨日辉煌。



黄肇熙大女儿的儿子、85岁的郭竞杨曾撰写一篇题为《黄肇熙办学送儿抗日为国贡献》文字并附上有关资料,呈送武宣县统战部、史志办等部门,指出黄肇熙有几个儿子或被国民政府追认为抗日烈士,或在家乡庄园组织反击日军,保护数百村民生命,或参加抗美援朝的光荣历史。



这些史料有待有关部门进一步核实、确认。



摄影师彭奔 弦歌 摄

如今刘炳宇庄园已被武宣县重新修缮对外开放外,在武宣县葵花文化旅游节里成为一座标志性的庄园建筑,显得异常亮丽、抢眼,每年九、十月份,这座庄园亦如金灿灿的葵花一样,散发出乡间田园风光独有的魅力。



对黄、郭两处庄园的修缮,武宣县一直很重视,很早就开始谋划。



武宣县政府曾计划以市场运作的方式,对庄园修复开发工程进行公开招标,但由于庄园修复工程耗资巨大,不少开发商望而却步。



目前,武宣县政府已通过相关渠道筹集资金,黄肇熙庄园修缮工程已于2016年12月13日正式启动,拟在充分保留黄肇熙庄园故居原始格局的基础上,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对故居门楼、地台进行清理维修,对前、中、后三进主房及左右厢房、回廊、走道进行维修和恢复,并按照历史样式有效整治故居庭院空间。



郭松年庄园修缮工程也将在2017年启动。



据媒体报道,目前樟村已投入资金40多万元用于硬化道路、绿化种树和路灯亮化,下一步将拓宽进村五个路口,完善路网、改水、改厕、污水处理等建设,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



黄肇熙家族后人、现任樟村党支书的黄日初向媒体介绍,樟村已被列入2015年自治区生态乡村建设示范村,今后将利用樟村自然景观、田园风光、庄园文化,把该村打造成游有庄园、玩有田园、吃有葡萄、赏有奇石、富有物流的五有特色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生态园。



村委将协助有关部门编制黄肇熙庄园保护规划,制订保护政策,配合修缮工作,再现庄园当年风采。



通过实施修缮保护工程,维护好黄肇熙庄园的半月塘、百年荔枝、百年古槐、黄肇熙创办的惠儒中学旧址,建设古典村门、知青纪念馆、国学文化长廊和两座休闲观光亭等。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往昔的刘、黄、郭氏庄园只是极少数人享用的宅居院落,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的武宣古庄园也在新的历史时期脱胎换骨、涅槃重生。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发展乡村庄园旅游,已成为一种趋势、潮流,并且方兴未艾。



把昔日的古庄园进行修缮,修旧如旧,打造乡村庄园旅游,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繁荣,早已成为当地政府及人民群众的共识。



刘氏庄园的修缮和开发,已在武宣县葵花文化旅游节中大放异彩,成为广西区内外乡村文化旅游的一个令人向往之地。



我们相信,经过精心修缮保护的黄、郭两大庄园,将以一种新面貌出现在武宣的乡间田野上,使庄园周边的乡亲群众受益,让更多的人们感受到武宣古庄园饱含遗存的建筑艺术、文化底蕴以及历史风貌所散发出的巨大魅力。



我们已经看到,美丽乡村建设已让古老的城堡庄园再次焕发异彩,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游览观赏,让武宣古庄园的旧貌和新颜在游人面前成为一道历史与当代和谐交融的美丽风景线。



不是尾声

笔者驱车从桐岭镇到东乡镇,先看郭松年庄园,再参观已修缮开放、焕然一新的刘炳宇庄园,一路游过来,新旧对比,抚今感昔,不胜唏嘘。



直到黄昏时分,才来到二塘镇的黄肇熙庄园,这是笔者游览武宣庄园的最后一站。



走进庄园庭院,伸手触摸涂满标语、字样的墙壁,走上破损的木梯,脚下吱吱作响的声音,仿佛是百年古堡发出的叹息。



在深秋的黄昏,站立在高耸的庄园门楼前,夕阳余晖下的古庄园,显出几分凄美,也透出几分苍凉。



即将返程,回首仰望庄园城墙上火烧般的云天,心中祈愿:不久的将来,我当重游此地,但愿那秋风萧瑟、斜阳残照下的武宣古旧庄园,不再是如我这样的匆匆访客心头挥之不去的感慨与叹息!

夕照下的刘炳宇庄园后院 彭奔 摄

(鸣谢:本文写作得到原武宣县吴孝斌县长以及武宣县旅游局陈华堂、武宣县博物馆覃大耀、武宣县史志办李文湘及武宣县委统战部赵干初等同志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有关武宣历史及庄园建筑章节、郭松年事迹部分引用《武宣县志》《武宣古韵(修订本)》《旧桂系智囊郭椿森的人生沉浮》及网络有关资讯,不再一一注明,在此一并致谢!)

作者注:此文最初发表于2017年3月,时至今日,黄肇煕庄园修缮工程已告一段落,修旧如旧,重现当时盛景,夏秋之际,颇值一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