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百科 > 生活 > 正文

​名人故居旁,漫步黄岛路

2024-07-15 19:48 来源:网络 点击:

名人故居旁,漫步黄岛路

本文转自:半岛都市报

观海山下

名人故居旁,漫步黄岛路

平原路,是文人墨客聚集的道路:教育家蔡元培携带妻儿短暂定居于此,为青岛带来了“大学”,更引来了“大师”;这条路既有中共地下组织,也是“左联”的阵地,为曾经的战士们提供了避难之所;京剧表演艺术家言少朋、藏书家张铮夫、著名律师周孚先都曾寓居平原路,他们在各自的行业绽放异彩,也为这条如今拥挤的小路,增添了独特的韵味。平原路与观海一路1号交界处,位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对面,是两段路的台阶,可以将行人引到观海山上。一抬头,能看到一座小山在眼前“晃动”,尤其引人注意的是山腰那颗“睫毛”修长的眼睛,似乎在向来人致以问候。登上台阶,有一条山下道路横亘眼前,是青岛著名的“怪路”——“转了一圈又回来”的观海二路。观海山入口处,台阶的尽头就是考古学家王献唐先生(1896年~1960年)的故居。王献唐11岁时,被父亲送到青岛礼贤中学(今青岛九中)读书,毕业后进入德华大学预科班学习土木工程专业,因日德战争爆发被迫中断学业。战争结束后,王献唐返校,以20多岁的“高龄”中学毕业,后来当过翻译和记者。1922年12月,中国收回青岛的主权时,王献唐也作为中方代表之一,参与了接收仪式,并由此走上仕途。1923年,他被任命为胶澳督办公署帮办秘书,后又被安排到青岛财政局税务股当股长。正是在这段时间,王献唐有了两个孩子,为了方便生活,急需一处宅第安置。“曾祖父担任股长时,在青岛有了自己的房屋”,王献唐的曾孙王书林告诉半岛全媒体记者,“1923年,曾祖父和同学、同乡尹莘农(著名医学家)一起筹钱买了观海山半山坡的一块地,曾祖父学过土木工程设计,所以在这块地上,他亲自设计、监督,建造了一处住宅。房子建成于1924年,四间平房,在观海二路上看是两层的房子,曾祖父与一家老小住在上院,尹家住在下院,同走一个大门”。顺着观海二路转,来到49号,惊喜地发现,王统照故居所在的“王统照文学馆”已经试营业,可以免费预约参观。虽然已经来过多次,但还是喜欢跟随王统照的脚步,拾级而上,在山腰平台眺望青岛的大海。王统照在这里居住了30年。1927年4月,王统照举家迁到青岛,“他喜欢青岛淳朴的民风,这里比较安定。他在观海二路买地,自己出钱盖了49号这一圈房子。那时那里住户不多,买地很便宜,他还在后面的观海山建了一个望海亭,能看到海,现在已经没有了,让日本人给毁了。”青岛文史专家、青岛大学教授刘增人告诉半岛全媒体记者。因为住得很近,吴伯箫是王统照书斋中的常客。吴回忆说:“在观海二路的书斋里,同你(王统照)送走了多少度无限好的夕阳,迎接过多少回山上、山下万家的灯火。”之后,经历了种种沧桑,这栋错落别致的房子,终于向游人开放了。观海一路平行环抱观海二路,挑一处台阶下到观海一路,再转入安徽路,不远处就看到黄岛路了。曾经,市井烟火渗透在石板路中。焕然一新的建筑,告别了拥挤的摊位,也拆除了一些违建,终于露出清晰的面容,成为游人必来之地。在人群中行走,不自觉放慢了脚步,脚下的石阶路也变得柔软起来。黄岛路,109级台阶,被称为一步半。“海滨山城的青岛,有许许多多石阶路,黄岛路独有不同,它没采用花岗石,而主要用大石板,其他各条台阶路均是一步上一个台阶,黄岛路则不同,它每一级很矮,在4厘米左右,而又很宽,多数人的步伐,一步迈不上一个台阶,两步又用不上,青岛人叫它‘一步半’,在这里心急也走不快。雨后的青石板石阶泛出水光,秀丽异常,吸引许多摄影爱好者来这里拍摄”,青岛文史专家鲁海先生曾撰文说。这段颇具浪漫色彩的道路,还见证了萧红和萧军在青岛的甜蜜时光。1934年6月15日,萧红和萧军应好友舒群的邀请,逃难到青岛,居住在观象一路1号,度过了一生中难得的平静生活,美国学者葛浩文在《萧红评传》里说,“比较起来,萧红只有在青岛的短短五六个月中享受到了一点人生乐趣”,听起来让人心酸,却也是实情。两人徜徉在青岛的海水浴场,牵手走在四方公园,几乎每天都会来往于黄岛路上,蹦蹦跳跳的萧红,将快乐洒在了阳光下的石阶上,这是他们的黄金时代。如今,起伏的台阶路已然成为青岛的符号,独一无二,低调淡定,迎接步履匆匆的游人,也接纳从容不迫的市民,无论老人蹒跚的步履,还是孩童稚嫩的跳跃,它们都欣然接纳,将一切安放在岁月中,伴着晨昏,无惧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