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百科 > 社会 > 正文

​高考来临前,这名被骂上热搜的衡水中学学霸,到底冤不冤?

2024-06-26 05:59 来源:网络 点击:

高考来临前,这名被骂上热搜的衡水中学学霸,到底冤不冤?

01

这届网友真是太难“伺候”了。

前几天,一名衡水中学学霸为了给同学们加油打气,做了一场激情澎湃的演讲。

不料,却被骂上了热搜。

有人单单拎出其中的一句话来说事:

“我就是一只来自乡下的土猪,也要立志去拱了大城市里的白菜!”

某些人怒了,说他什么仇什么怨,用得着咬牙切齿吗?

评论里,满是告诫味。

“年纪轻轻,怎么这么极端?”

“这已经很变态了,看好自己家白菜,谨防野猪。”

“什么时候录制的不打紧,问题在于这位学生所表达出的理念令人不寒而栗。”

我很疑惑,这些网友哪来的“正义感”?

硬生生把一位高三学子的奋斗宣言,搞成了城乡对立。

扣上“极端”、“变态”、“恶臭”的帽子。

如果张锡峰的演讲词,全是“土猪”、“白菜”,他被骂还情有可原。

但很多人都有意无意忽略了这个比喻的前提:

“我和他们开玩笑说......”

既然是开玩笑,比喻接地气了点不是很正常吗?

再说了,大城市里的“白菜”指的是什么,难道不是因人而异?

借用杨笠的一个梗,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事情。

回到事情本身,这是一种断章取义的行文。

截断别人的原话,放大其中的矛盾,然后再群起而攻击。

看似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其实是心胸狭隘的表现。

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只说自己想理解的,其余的通通不理会。

如果看过完整视频,你会发现这只是一个“普通人”不甘平凡,绝地反击的故事。

02

在张锡峰的演讲中,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顿悟”时刻。

某一天,他正在写作业,忽然听到客厅里传来一句问话:

“你曾见过什么样的中国?”

他瞬间愣住了,笔掉了下来。

记忆中,他只见过照片上的中国。

他放下专业,走到客厅,被接下来看到的一幕幕震撼到了:

北中国的雪。

南中国的风。

姑苏城外的寒山寺。

月满神州的廿四桥。

他手舞足蹈地说:

“一段段解说词,应着婉转的陶笛声,让我热泪盈眶。”

见过“世面”的人,对祖国山河司空见惯的人,是不可能如此激动的。

唯有第一次见的人,才会如此“失态”。

受限于环境,张锡峰曾经的教育资源不容乐观。

英文老师是语文老师“客串”而来,对英文发音只懂皮毛。

甚至,还需要向学生请教。

骂张锡峰偏执的人,陷入了另一种偏执。

他们忽视了一件事。

那些每天凌晨在操场上一边奔跑一边呼喊的人,只是“穷人家的孩子,想要成为父母的骄傲”。

张锡峰激动地解释,“他们有什么错,他们......就是你啊。”

太多人忘记了自己也曾是张锡峰。

平凡,却又不甘平庸。

于是看起来有些偏执,走路时自带火焰。

恰恰是这些看起来“令人害怕”的人,改变了自身的命运。

还记得11年前,那个高呼“多拿一分,干掉千人”的衡水中学班长吗?

从他的言论中,也可以看到“偏执”的影子。

但11年后,他褪去了青涩,渐渐变得稳重,并有了一个崭新的身份:外交官。

履历羡煞无数人。

试问,如果他当时没有狂热般地学习,会有今天的成绩吗?

所以,当你看到那些高喊口号,挑灯夜战的学子,不要嘲笑,更不要轻视。

他们只是看到了人与人的差距,正在努力弥补。

如储殷所说:

“不要去苛求那些处于困境当中拼命向上人们的执拗、偏激,甚至是狭隘。

因为他们没有条件,没有资源去文明和优雅。”

狭隘只是一时,优雅的时刻总会到来。

03

多少万高三学子,拼了命地挑灯苦读,高呼一句又一句出格的口号。

就为了每年的6月7日。

为什么?

因为他们明白:

高考或许不是唯一的路,但一定是最好走的路。

之前,19岁时的徐孟南不懂。

那时他深深厌恶教育,厌恶考试。

他天真地以为,如果没有高考“拦”路,他的人生会变得不同凡响。

值得玩味的是,高二之前,他也是一枚学霸。

从农村考到市重点高中,是他的第一次逆袭。

巨大的转变源自高二。

一天放学,他没有立即回家,而是跑到一家小书店看书。

偶然间,他翻到了韩寒一篇文章《穿着棉袄洗澡》,认知被完全颠覆。

他形容,“当时感觉过去十多年都被蒙蔽了,就像穿着棉袄洗澡,盲目学很多东西根本没必要,学生可以有专长。”

之后,他放弃了所有学科,把时间用来钻研“自创”的“三人行”教育理念。

写了篇小说《三人行》,到处宣传,希望“解救”其他学生。

甚至还在韩寒博客下留言。

可惜,没有溅起一丝水花。

最后他决定在高考时做出“壮举”:交白卷。

徐孟南果然“出名”了。

但往后的十年,他不得不吃下自己种下的苦果:

做流水线工人、离异、成为单亲爸爸......

尝遍生活的苦后,2018年他再度参加高考,并顺利重返校园。

曾经的学霸光芒再次回归,他的专业成绩很好,是学院第一。

最戏剧性的是,徐孟南曾经是负面案例。

如今,成了最好的正面教材。

并歪打正着,成了一名“劝学鲜师”。

劝那些对高考有误解的同学迷途知返。

有人因此深受鼓励,走出高考失利的阴影,重新考上大学。

他写了本书,叫《高考零分声》。

用零分高考生的真实经历,佐证高考对普通人巨大的意义。

04

退回10年、20年前。

那时候的社会,“教育批判”的浪潮还是主流。

今时今日,随着当年批判高考的韩寒主动承认“错误”。

终于有越来越多的普通学子,认识到了高考的重要性。

是的,高考不是人生唯一的路。

但它却是万千普通人,改变人生命途最稳的一条路。

前阵子,有一名博士“火”了。

把他带火的,正是他的博士论文致谢。

黄国平在致谢中说: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论文送到你的面。

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如梦一场,仿佛昨天一家人才团聚过。”

字里行间满是心酸。

小时候,黄国平家里很穷。

别家从土房升级成瓦房了,他家还是茅草房。

家里的支出靠父亲帮人种田维持。

冬天时,气温低到零下四五度,黄国平光脚走路去上学。

更窘迫的是,他常常因为拖欠学费被老师“约谈”。

不幸的事接踵而至。

黄国平12岁时,母亲丢下他离家。

17岁时,父亲在外打工,遭遇车祸丧生。

同一年,照顾了他17年的婆婆也走了。

为了自力更生,他夜里抓黄鳝,周末钓鱼、养小猪崽和出租水牛。

被狗和蛇追成了家常便饭。

生活很苦,幸好有光。

对黄国平来说,这道光就是一张张奖状。

每当要扛不住时,他就对自己说,“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

在吃苦中,他认识了世界,也磨练了意志。

也许因为这份永不放弃的精神,他遇到了很多“贵人”,一步步走到今天。

从黄国平的经历中,我们看到了张锡峰口中“改命”的希望。

有人说,知识不一定能改变命运,但没有知识一定改变不了命运。

确实,如今就连养猪场招人,也要求研究生学历。

但明晃晃的“年薪18万”,足以打消所有人的嘲笑。

学历的重要性,从来没有减弱过。

明天,又是一年一度的高考了。

刷微博时,刚好刷到一条热搜:

#高考倒计时100天种的向日葵开花了#

这是一个绝好的兆头。

希望经过“十年磨剑”的学子,能在明天的高考战场上,像向日葵一样一举夺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