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百科 > 历史 > 正文

​赵昺登基时南宋已经风雨飘摇,崖山海战后陆秀夫背负皇帝跳海自尽

2024-06-11 14:06 来源:网络 点击:

赵昺登基时南宋已经风雨飘摇,崖山海战后陆秀夫背负皇帝跳海自尽

纵览史书,亡国皇帝的命运大都很不堪,即使能逃过一死,余生大都会在窝囊屈辱中度过。不过,某些皇帝或因性情刚烈,或因其他的原因,在亡国之际却不愿乞怜求生,而是选择以身殉国,轰轰烈烈地结束自己的生命,令后世不胜感慨。这类人中最著名的就是明思宗朱由检了,而相比之下,南宋的末代皇帝赵昺则更具有一种悲剧色彩。因为他只是一个孩子,最后也是陆秀夫背着他跳海自尽。

幼儿皇帝

赵昺是宋朝第19位皇帝,宋度宗赵禥第三子,宋恭帝赵㬎、宋端宗赵昰的异母弟,生母为俞修容。赵昺降生后不久便被册封为信国公,等到宋恭帝即位后,又被进封为广王。作为末代皇帝,赵昺可谓生不逢时,宋朝的国祚在混蛋皇帝赵禥、无耻权相贾似道混乱折腾下已呈山穷水尽之势,等到宋恭帝上台后,君臣虽然有励精图治、重振国势的志向,只可惜历史大势已不允许。

德祐二年(1276年)正月,由宰相伯颜率领的蒙元大军包围南宋陪都临安,面临无力回天的局面,太皇太后谢氏只能以小皇帝的名义递交投降书。至此,立国300余年的宋朝实际上已经灭亡。不过,丞相文天祥、陆秀夫和大将张世杰等人并不甘心就此认输,而是保护皇子赵昰、赵昺逃离临安南下,以组建流亡小朝廷来对抗蒙元。当时,赵昺只有5岁,还是个懵懂无知的幼童。

赵昰

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等人辗转到达福州后,按照长幼次序,在当年五月初一拥立赵昰为皇帝,并改元为景炎,而赵昺则被改封为卫王。赵昰登基后,文天祥因与奸相陈宜中意见不合,愤而率军到江西、广东境内作战,终因寡不敌众在五岭坡被俘。文天祥的出走和战败被俘,对流亡小朝廷的打击极深,先前尚好的形势由此发生逆转。

景炎三年(1278年)五月,屡战屡败的宋端宗为逃避蒙元大军的追击,被迫浮海逃往碙洲(今广东省湛江市东南约40公里处的硇洲岛,为中国第一大火山岛)。由于屡受惊吓,加之长期忍受船只颠簸之苦,因此宋端宗到达碙洲没多久便病死,终年才9岁而已。宋端宗驾崩后,年仅7岁的皇弟赵昺在群臣的拥戴下继位,是为宋少帝。

崖山殉国

赵昺登基后,流亡小朝廷的形势一天比一天糟,拥有的据点悉数被蒙元拔除,等到祥兴二年(1279年)二月时,最后的庇护所——崖山岛,也开始遭受敌军的猛烈攻击(崖山位于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南约50公里)。当时,由张弘范率领的元军包括2万名士兵和400艘战船,虽然纸面实力远逊于号称拥有20万人、1000艘战船的宋军,但考虑到后者大多是官员、太监、宫女及士兵家属,因而在真正的战斗力上似乎更占上风。

战斗开始前,有幕僚向主帅张世杰建议,应该提前派兵控制海湾的出口,以便战事万一失利,可保护残余舰船向西撤退。但张世杰考虑到一旦这样做,被元军吓破胆的士兵可能会就此逃亡,所以坚决不从。与此同时,张世杰下令将岛上的建筑物全部焚毁,又命人把所有的船只用铁索连接在一起,以增强行动的稳定性,并将小皇帝的御舟放在中间,以起到稳定军心的作用。

这场海战进行的相当惨烈,张弘范在试图用火攻烧毁宋军战船失败后,便派军封锁海湾的出口,同时命令陆上的元军断绝宋军汲水、砍柴的道路,意图将后者渴死、饿死。二月初六,张世杰为了突破重围,率领士兵冒死出击,但就在战事正酣之际,一条宋船忽然降下旗帜、停止抵抗,其他战船亦纷纷效仿。见到这幅场面,张世杰自知大势已去,便率十余只船舰斩断大索突围而去。

陆秀夫负帝跳海

在冲出重围之前,张世杰派十余名士兵乘船去接应小皇帝,然而左丞相陆秀夫却误以为他们是冒充宋兵的元兵,因此拒绝他们靠近。然而,由于御舟被牢牢锁在其他船只周围,根本没有逃走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陆秀夫为避免君臣被俘后受辱,便率先威逼妻子、儿女投海自杀,随后将玉玺系在腰间,背起年仅8岁的小皇帝赵昺奋身跃入大海,就此以身殉国。

身后事

在得知皇帝投海殉国的噩耗后,其他船上的大臣、宫眷、将士顿时哭声震天。在此绝望时刻,追随小朝廷的十余万军民,因为不愿遭受蒙元的凌辱,便集体跳海自杀,以最激烈的方式,来表明自己誓不做亡国奴的意志:“陆秀夫走卫王舟,王舟大,且诸舟环结,度不得出走,乃负昺投海中,后宫及诸臣多从死者。七日,浮尸出于海十余万人。”

张世杰逃出包围圈时,把小皇帝的养母杨太后带在身边,希望能借助她的威望,继续寻找皇室子孙以图再举。然而,杨太后在听闻赵昺的死讯后却是万念俱灰,随即也投海自尽。在草草掩埋杨太后之后,深感复国无望的张世杰随即也投海殉国(一说为遭遇风暴而落水溺死),立国319年的宋朝至此彻底灭亡。虽然事隔800多年,但宋朝灭亡时的种种惨景,依然令今人倍感唏嘘、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