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百科 > 历史 > 正文

​齐国在长平之战的时候,为什么拒绝救援赵国?

2024-04-27 02:54 来源:网络 点击:

齐国在长平之战的时候,为什么拒绝救援赵国?

正所谓唇亡齿寒,齐国拒绝借粮给赵国,影响了长平之战的走向,那么齐国在长平之战的时候,为什么拒绝救援赵国呢?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感兴趣的朋友就接着往下看吧~

首先,在很多人看来,齐国没有救援赵国,是缺乏长远眼光的体现。诚然,在战国中后期,赵国一旦被秦国击败,也即输掉长平之战的话,意味着秦国一统天下的趋势将不可阻挡。由此,在赵国被秦国消灭后,齐国显然也无法独善其身。不过,这是从赵国的立场来考虑问题,而从齐国的角度来看,确实有充分不救援赵国的理由。特别是赵国做的两件事情,更是让齐国非常痛恨赵国。

一方面,就齐国来说,原本是战国中期的强国。齐国在桂陵之战,以及在随后的马陵之战中大获全胜, 并援救了赵韩两国,使得其威望上升,挟战胜之威,齐国力量迅速发展,成为当时数一数二的强大国家,称霸中原。魏国被迫对齐国俯首称臣,并且在徐州与齐国君主互相称王,这就是徐州相王。

在魏国衰落之后,商鞅变法后的秦国,甚至也不是齐国的对手。比如桑丘之战是发生在周显王四十六年(前323年)左右,齐国于桑丘(今山东兖州市附近)击败秦国入侵的战役。此战役为秦国商鞅变法以来首次与齐国正面交锋的战役。

不过,乐毅指挥的五国伐齐,还是让齐国迅速从巅峰跌落。公元前284年,燕国、赵国、魏国、韩国、秦国这五个诸侯国组成联军,以此讨伐齐国。虽然燕国是倡议者,但是,赵国也在五国伐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比如赵惠文王册封乐毅为赵国的相国,积极参与乐毅伐齐的谋划等。

并且,在乐毅攻破齐国都城临淄之后,赵国派出大军继续蚕食齐国的疆域。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在导致齐国衰落的五国伐齐中,赵国可谓出了不少力,这无疑让齐国上下记在了心中,久久难以忘记。对此,在笔者看来,齐国的强大,让赵国如坐针毡,这促使其积极参加五国伐齐。不过,赵国固然实现了削弱齐国的目的,却也为自己种下了苦果。

另一方面,在五国伐齐后,齐国需要休养生息,以此恢复国力。但是,在齐国最需要休养生息的时候,赵国却不断进攻齐国,导致齐国始终无法恢复鼎盛时期的国力。

根据《史记》、《战国策》等史料的记载,公元前279年燕惠王即位之后,因为猜忌乐毅这位将领,所以派人取代了在齐国领兵的乐毅。对于乐毅来说,担心遭到燕惠王的杀害,所以离开燕国,投奔了赵国。在乐毅离开之后,齐国在田单的帮助下,得以成功复国。但是,赵国的廉颇、蔺相如、燕周等将领,则是多次率军攻打齐国。

其中,《史记.赵世家》中记载:(惠文王)二十五年,燕周将,攻昌城、高唐,取之。

公元前274年,赵国大将燕周率军攻占了齐国的昌城、高唐这两座城池。值得注意的是,高唐是齐国五都之一,地位与齐国都城临淄相当。对于齐国来说,之所以设立五座都城,目的就是避免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当然,正是因为高唐不是一座普通的城池,所以,赵国从齐国手中攻占了五都之一的高唐,无疑是给齐国带来了重创,促使齐国迟迟无法恢复国力。

再比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记载:是岁,廉颇东攻齐,破其一军。

于是,因为赵国曾经多次攻打自己,到了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爆发的时候,齐国没有对赵国趁火打劫,已经是仁至义尽了。毕竟,赵国就不止一次对齐国趁火打劫了。

最后,在笔者看来,长平之战爆发的时候,赵国和秦国,都是有机会一统天下的。因此,如果是赵国取得了长平之战的胜利,那么,赵国也会像秦国一样,逐步消灭齐国等诸侯国。在战国中后期,大一统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对于赵国来说,自然也有一统天下的目标和愿望。既然如此,长平之战爆发的时候,对齐国比较有利的策略,就是坐视秦国和赵国消耗下去,从而坐收渔翁之利。

一定程度上,因为赵国的地理位置靠近齐国,而秦国则距离齐国相对较远。所以,赵国对于齐国的威胁要大于秦国。比如秦国想要攻打齐国的话,至少需要越过韩国、魏国、赵国等诸侯国,而就赵国来说,则是和齐国直接接壤了,这也是赵国多次攻打齐国的原因之一。并且,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齐国在长平之战中全力帮助赵国,促使其打赢了长平之战。那么,最后的好处也分不到齐国身上,毕竟,齐国无法越过赵国来夺取秦国的疆域。

所以,对于齐国来说,帮助赵国,只能说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情了。综上,基于以上几点原因,齐国在长平之战爆发的时候,选择了坐山观虎斗的态度。至于韩国、魏国、燕国、楚国等诸侯国,也和齐国秉承差不多的立场。只是到了邯郸之战爆发的时候,也即赵国即将灭亡之际,魏国和楚国这才出手救援赵国,从而帮助其打赢了邯郸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