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百科 > 历史 > 正文

​明朝士大夫对自己的追求极高,为明朝带来很大影响

2024-04-27 02:38 来源:网络 点击:

明朝士大夫对自己的追求极高,为明朝带来很大影响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大一统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明朝在政治、文化、经济、军事等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很好的发展,毫不夸张的说,明朝可以算是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了。

在古代,士大夫指的就是一些比较有地位的知识分子或一些官员通过选择当官作为目的而实行的科举制,它起源于战国时期,是中国独一无二的人事制度。

士大夫是一些想要更高的社会地位并且都拥有才华的人组成,他们对于自己的追求是极其高的。他们通常都有着才华横溢的内在和官员的双重身份,给明朝带来了很大影响。

一、明朝士大夫阶层的价值观和气节

作为选拔性的人事制度,士大夫阶层里都是一些有学问的读书人,他们渴望做官有更高的仕途,作为读书人本身就心高气傲,更何况还有官员这重身份。

从元朝到明朝,朝廷不断地对科举制度进行改善,在元代科举制的基础上,明朝利用八股文来选拔人才,并且积极提倡义理观。

明朝的朝廷十分重视士大夫,因此士大夫有着非常好的发展空间,也正是这些因素让士大夫有了崇高的气节。

为什么要在元朝制订的科举制度上加以改革呢?这就要追溯到元朝的开创者了。元朝并不是一个由汉人开辟的朝代,它是一个少数民族的王朝。

汉人和少数民族的人在思想方面本身就有着许多不同,更不要提政治、文化领域了。然而那些士大夫都是从小就深受孔孟之道的熏陶,一直被灌输着儒家思想,与元朝初始的制度相差太多。

元朝将人分为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汉人,四等南人,而南人其实指的也是一部分汉人,所以总的来说在元朝,汉人的等级最为低下。

这种充满不公平、不平等的社会制度让那些清高的士大夫消极逃避,乃至遁世。在元朝时期,除了士大夫本身的消极避世外,士大夫阶层并没有多大的发展的背后还有元朝人的原因。

二、元朝时期士大夫得不到发展的原因

在政治领域,元朝的朝廷大量选用色目人,对于汉人他们是嗤之以鼻,并且在学术上元朝人始终不推崇儒学一说,孔孟儒学地位的大幅度下降。

再加上元朝初期很长一段阵子没有开展科举选拔考试,这就导致士大夫阶层很难在元朝时期生存下来,即使生存下来了,也没有办法施展他的才华。

到了明朝情况终于有所好转,由于是汉人自己建立的朝代,士大夫的地位得到了提高,明太祖完善了科举制度,强调要着重考察程朱理学的学术思想。

社会上大多数人都非常赞同陈朱理学所推崇的义理观,又在汉人长期以往提倡的孔孟儒学的基础上,士大夫的崇高气节是渐渐的得到了加强。

明太祖设立了内阁,知识分子才有可能成为皇帝身边的大红人,帮助皇帝排忧解难,处理国家大事,这也就导致大量的士大夫积极参政,大家都想要接触到朝廷内政。

士大夫对气节的看中还有明朝的一些政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明朝士大夫阶层的价值观。在明朝逐渐繁荣昌盛的社会背景影响下,士大夫的气节也得到了正确的指引。

明朝有一个著名的清官——海瑞,他为人清廉正直,从来都不阿谀奉承他人。有一次,海瑞的上级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海瑞所管理的淳安县,海瑞没有因为他是上级的儿子而特意去讨好他,而是简简单单地做了一顿接待普通人的饭菜去招待他。

胡宗宪的儿子认为这是极大的耻辱,海瑞根本没有把他放在眼里才做了这样一桌普通的菜,于是故意挑事。

海瑞知道后连忙跑去他面前说原本觉得胡宗宪大人为人清廉不会浪费粮食,他的儿子也应当如此,你肯定不是大人的儿子。没办法,胡宗宪的儿子只好又跑了回去。

从这件事情我们就能看出明朝士大夫阶层的气节之高,同时明朝本身就是一个政治清明的朝代。纵观历史,明朝虽然没有唐朝的强盛,没有宋朝的开放,但它从来都不和亲、不交供。

在明朝,大部分官员和统治者都是清正廉明的,这是任何一个朝代都无法做到的。所以后来明朝末年,崇祯皇帝以身殉国。

许多大臣也紧随其后,灭国后,仍有人坚持着反清复明的运动,这些足以表现出明朝士大夫阶层的不一般。

士大夫都有着与神俱来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气质,他们通常都有着很高的责任感。

从小就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完全衷心于国家。士大夫的崇高气质也对后世王朝高尚的品格有着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