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百科 > 杂谈 > 正文

​新中国成立三十年后取得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取得的伟大成就

2024-02-17 11:36 来源:网络 点击:

新中国成立三十年后取得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取得的伟大成就

以一九四九年十月新中国成立为界,之前,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人民的创造力被落后所压迫,只能造一些椅子桌子之类的物品,对地球没有多大的贡献。之后,中国人民的创造力被充分激发出来,在二三十年里,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高成就,被称为发展奇迹。

五十、六十、七十年代,是中国人民非常困苦的时期,然而让我们数一数,他们创造了哪些奇迹。

1952年7月1日,新中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通车,这是中国第一条完全由自己设计、自己建造、材料零件全部为国产的铁路。

1956年7月13日,新中国第一辆汽车——解放牌载重汽车在长春下线,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

1956年7月19日,一架银白色的喷气式歼击机腾空而起,我国自主生产的第一代喷气式歼击机歼-5首飞成功。

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武汉长江大桥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大桥,也是中国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长江大桥,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

1958年8月1日,国产计算机103机完成了四条指令的运行,宣告中国人制造的第一部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1961年12月,上海江南造船厂造出了新中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大型锻件的历史。

1964年10月16日,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1965年9月17日,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上海成功合成,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为人类认识生命、揭开生命奥秘迈出了一大步。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掌握氢弹技术的国家。

1968年1月8日,中国首艘自行设计建造的万吨级远洋船建成——“东风号”的成功,拉开了我国大批量建造万吨以上大型船舶的帷幕。

1970年4月24日,中国发射首枚地球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1970年,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核潜艇成功下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了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大大提高了我国粮食产量。

70年代初期,数学家陈景润完成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向着解决哥德巴赫猜想迈进了一大步。

1975年9月,北大教师王选把几千兆的汉字字形信息压缩后存进了只有几兆内存的计算机,这是新中国首次把精密汉字存入了计算机。

1980年5月18日,我国“东风五号”洲际导弹首次全程试射成功。

1983年12月,我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1亿次以上的 “银河”巨型机由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研制成功。

如果一一举列,还会有长长的一串。

1975年9月8日,《参考消息》报道了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美籍华人物理学家任之恭对中国科技的记述: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方针,是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下,增进全国人民对自然界的认识,同时利用克服自然界的功效,促进人民的精神和物质上的幸福,使国家强大,并为全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中国现在可以自制各种机器,以及机器的母机,绝不象在解放前整个依赖舶来货。现在举一个近代工业发展的例子,在上海、南京、天津、北京、武汉等大城市的电子工业尤其发达,能够制造电子计算机、各种半导体机件、高能率激光仪,及全国需要的科技仪器。 总结说来,中国在解放后仅仅二十多年,科技的发展在独立自主的条件下,又用与资本主义不同目标的方针,设法迎头赶上工业先进的国家。”

任之恭后来在回忆录中表达了对新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的自豪感,他说:“我打心底里高兴,在我有生之年看到这个国家‘站起来了’,变成统一、强大、繁荣的国家,并且进入现代的科学和技术世界。那将使我们骄傲地称它是‘我们的祖国!’”

中国的科技,在一片“废墟”上建立起来,需要必不可少的条件,这个条件离不开老一辈革命家的深谋远虑和精心谋划。

1955年3月,毛主席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指出:“我们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就是我们现在所从事的、所思考的、所钻研的,是钻社会主义工业化,钻社会主义改造,钻现代化的国防,并且开始要钻原子能这样的历史的新时期。”

1956年1月,毛主席主持召开知识分子会议,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他说:

“现在是打什么仗呢?现在是要飞机飞上一万八千公尺的高空,飞的速度是超音速。那个东西,没有他们不行的,而且我们自己也要变成他们。要在比较短的时期内,造就大批的高级知识分子,同时要有更多的普通的知识分子。将来我们还要作一个全面的规划,把这件事抓起来。”

从1956年4月始,国家组织六百多名中国科学技术专家,并邀请二十多位苏联专家,历时半年,制定了《一九五六——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了国家建设所急需的五十七项重要科学技术任务和六百一十六个中心问题,并指出了各门类科学的发展方向,奠定了中国的原子能、电子学、半导体、自动化、计算技术、航空和火箭技术等新兴科学技术基础。

在1956年8月30日至9月12日召开的党的八大预备会议上,毛主席指出:“我们对新的科学技术还不懂,还要作很大的努力。现在的中央委员会是一个政治中央,还不是科学中央,将来的中央委员会就是科学委员会了。”

新中国“科技大会战”的序幕徐徐拉开,在有限的科技力量基础上,建立起来了由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国务院各部门研究单位、各地方科研单位、国防科研单位五路科研大军组成的科技体系。与此同时,像钱学森、华罗庚一样的大量海外学子,纷纷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毅然选择报效祖国,加入到新中国向科技进军的洪流中。

1960年1月7日,毛主席在上海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时说:

“国防尖端这个东西要切实抓一下,现在世界上没有这个东西,好像就不是一个国家,人家就不理你。这个东西,我看是备而不用,要在八年内搞起来,搞个吓人的东西。”

1964年12月13日,毛主席在审阅人大三届一次会议《 政府工作报告》时写道:

“我们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

为了帮助工人、农民、小知识分子、新老干部破除迷信,打掉自卑感,毛主席为他们撑腰鼓气,他说“许多科学发明家是出身比较穷苦的人,像瓦特是工人,还有许多是农民,是小知识分子,只有七个人是比较有社会地位的。”他还要求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编印了《400个科学技术创造发明家的小传》,“小传”指出:在这四百人中,那些社会地位较低、年纪较轻、学问较少、条件较差,在开始时总是被人看不起,甚至受打击、受折磨、受刑戮的人有二百三十人,占总数的百分之五十八。

建国后二三十年的时间,中国人民焕发出来的创造力和潜能是任何时代所无法比拟的,因为那是个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的时代,“中华人民共和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上面的劳动人民,现在真正开始统治这块地方了”,所以人民群众才有了“无限的创造力”。

中国人民用二三十年的时间验证了毛主席的一个预言:“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创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