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百科 > 生活 > 正文

​什么是“无效医疗”呢?医生反思:许多药不用吃,很多手术不该做

2025-04-07 07:30 来源:网络 点击:

什么是“无效医疗”呢?医生反思:许多药不用吃,很多手术不该做

俗话说的好“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人活一世,谁都无法保证自己一辈子不生病,生病吃药住院打针,这是基本的常识,如果谁生病了还不愿意配合医生的,建议积极治疗,那么这个人一定是活够了,想要寻找人生的刺激。

什么是“无效医疗”呢?医生反思:许多药不用吃,很多手术不该做

每个医生的医疗水平高低不同,为患者制定的治疗手段也会有所差异,一部分医生是以患者为中心,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帮助病患,尽快摆脱病痛,早日恢复健康,而另一部分丧心病狂的医生,则是以收入为目的,从病人身上谋取更多的利益和财富。

真正有两把刷子的医生通过简单的检查,既能轻松发现患者身上的病灶,在最短的时间内加以治愈,而那些,整日以赚钱为目的的医生,只会因为金钱蒙蔽双眼,无法达到真正的意志,做出无效治疗。

“无效治疗”真的存在吗?

上海交通大学卫生经济学家马进教授表示:所谓的无效治疗是指,在没有解决病患医疗需求的情况下进行的治疗过程,这种治疗行为并不是以治愈病痛为目的,而是从患者身上谋取更多的钱财,出现的无效医治,白白浪费医学资源,浪费患者的时间乃至生命。

马进教授研究发现:上海某三甲医院的无效住院为14.62%,无效住院日高达24.88%,这些无效治疗,完全不用实施,简直是白白浪费患者的时间。

无效医治最早起源于国内,许多医院和医生为了谋求更多的利益,以医院为收入落脚点,进一步将赚钱的指标放在痛苦不堪的患者身上,为患者实施各种本就不需要进行的医疗器械和医疗操作,很难真正从患者需求和治疗角度考虑。

过度地进行无效治疗,只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加重家庭的经济压力和负担,部分患者还会因为身体素质差,病情严重的原因无力承担多余的治疗,最终失去生命。

什么是“无效医疗”呢?医生反思:许多药不用吃,很多手术不该做

【心脏支架】

心脏支架又称冠状动脉支架,是心脏介入手术中最常使用的医疗器械,具有疏通动脉血管的作用,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出现了金属支架和生物可吸收支架。

2020年11月5日,中国开展的首轮国家组织高架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正式在天津开标,多家医院和企业将冠状支架价格从原先的1.3万元平均下降至700元左右,给予众多需要进行心脏支架手术的家庭,一大福音。

心脏支架是用于治疗急性心梗或急性心脏衰竭的治疗,但对于部分心内科教授来说,他们解决的心脏支架过度使用只会增加患者日后病变的可能性,尤其是对稳定型冠心病患者,过度使用支架只会白白浪费时间。

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包括:

(1)没有心绞痛症状的患者

(2)没有心绞痛症状,能够正常生活,但有侧支循环闭塞病变的患者。

(3)有心绞痛症状,但病情稳定,心绞痛发作平稳的患者。

(4)因焦虑或其他原因被误诊的心绞痛患者。

在未明确病因的情况下,过度进行心脏支架手术,完全是浪费时间,浪费金钱的做法。

【过度输液输血】

一名男子曾因腿痛去诊所输液,结果却是再也没能活着走出来。

根据家属的介绍,这名患者姓王,今年61岁,因为腿部疼痛去诊所就医,却因为过度输液发生了意外。

据悉,在该名男子输液前还有说有笑的与医生交谈,输液后却突然栽倒在地上,医生虽然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其进行心肺复苏,却依旧未能挽回生命。

我国每年约有39万人以上,因为过度输液或输血丧失生命,过多地进行静脉输液,只会增加心脏的压力和负担,使心脏难以承受,最终诱发心脏骤停。

【结节切除】

95%以上的结节均为良性,不需要手术切除,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指导合理膳食均衡,营养按时服药结节可自行恢复,剩下的不足5%以上的恶性结节,医生会根据患者病变程度的不同判断是否需要手术切除。

许多大型医院为了从患者身上谋取更多的利益,无论结节的大小都要求患者进行手术切除,0.5cm以下的结节为良性结节,不需要切除,过度的切除结节,只会诱发创口感染,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以上三种过度治疗,如果你经历过,请转告身边的家人和朋友,并不是所有的治疗都是有效的,一定要学会分析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