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百科 > 生活 > 正文

​祖德流芳,润泽八方

2024-11-18 02:09 来源:网络 点击:

祖德流芳,润泽八方

祖德流芳,润泽八方

——2017年福建华九郎公公祭活动纪行

国庆假日,我作为华家女婿,与夫人一起陪岳父华兴周及全家,参加福建上杭蛟洋华家村举办的华九郎公公祭大典。

京一郎公是赣闽粤湘桂台华氏的开基祖,南宋初年从京城来到沙县做县令,后辞官携家转徙宁化石壁再至连城东溪泉岭下,最后定居于连城姑田镇龙坑。京一郎公的第九子华成,长大后成长为将军,族谱记为华将军。当时,九郎公兵驻扎在上杭板山之南,乃命在连城姑田随祖父居住的第五子,随自己徙往上杭白沙仙阁峦定居,是为上杭始祖,也是江西万年我岳父一支的华氏直系祖先——乾隆年间,九郎公系第二十三世祖信乾公携家小,从福建蛟洋迁徙至江西万年石镇镇,是为石镇镇华氏始祖。石镇镇华氏,到我岳父这一代是京一郎公系第二十九代。

十月一日,我们出行的第二天。也是内容最丰富的一天。上午,我们游了连城名山冠豸山。午餐后,直奔姑田而去。姑田是京一郎公在连城的发祥地,也是京一郎公的仙逝地。车到姑田镇上,正逢一家酒店有华氏刚摆完酒席,人群正在散去,上前一打听,全是华家村的,听说我们要去华氏宗祠,竟然有一位老者主动骑摩托车义务领路。

八百年前,从沙县县令职上弃官归田的京一郎公,携儿带眷辗转来到连城的姑田张洋村定居。此地原为张氏聚居,后来竟被华姓与周姓渐渐替代,现如今是一户张姓人家也没了,只空留了一个名字。京一郎公最早居住的地方现在成了家庙,八百多年前的大门门基还完整保留,层层叠叠的青石条块古老沧桑,先人有无数的步履踩踏过,将每一块基石磨砺得锃亮、圆滑,世故模样,老态痕迹,令人肃然起敬。越过门槛,迂回两个巷道,便是京一郎公家庙。姑田华氏宗亲会热情接待了我们,在家庙外为我们点燃鞭炮,岳父、岳母领着大家在祖牌前烧香鞠躬,寄托敬祖之情。这里是福建华氏一世祖开基之地,由京一郎公衍生出了今天一二十万后裔,播及闽、赣、粤、湘、浙、桂、台等地,由此可见,京一郎公开基之深。离开家庙,下得斜坡,回头再看京一郎公家庙,果然风水了得,处高坎之上,雄瞻前方,明堂开阔,山川田野、万户人物尽收眼底。

姑田华氏一族最贴近京一郎公,走到今天,竟然还只有三十二代孙,最长老者竟是二十四代老前辈。而江西南康的华氏的辈分却只是京一郎系三十九世,世代走得甚是快,辈份则相对更小。比较起来,万年华氏辈份高的如岳父为二十九世,低的如岳父的重孙为三十二世,可谓既不算高也不算低也。

姑田华氏,自二代始便也有迁徙。京一郎公生有九子,前八子均无明确记载,大多不知去向。老九名成,俗称九郎公,因南宋初年追随韩世忠等抗金将军,立有战功,被封为威武将军,派遣驻守闽粤边际地区的板山之南。九郎公在职期间,便令在姑田的第五子迁徙来到离自己很近的仙阁峦定居。九郎公退职后,便也来到仙阁峦终老。就在华九郎公在仙阁峦定居时,他的其它几个儿子也齐齐来到父亲身边,待父亲去世后,过了几十年又兵分两路,一路子孙返回姑田一世祖之地,另一路子孙从大山深处的仙阁峦迁往山外的蛟洋。

我们一行离开连城姑田张洋华家村,往上杭蛟洋镇华家村去。约五点左右,到达蛟洋华家村。蛟洋村,溪流尚流,但族谱中记载的宛若蛟龙相缠的那两棵古树早不知什么时候失了踪影。纪念名画家华岩的亭子标志性地立在国道旁,往里面再走不过百米便是大典现场华家小学。华家村早已布置一新,沿路尽是彩旗引路,华家小学前也临时新辟了两个进出口,大门口竖着高大的充气彩门,还有四个气球高悬,上面书写着彰显华氏渊源与鼓舞宗族团结的联句。蛟洋宗亲会的华松年会长、华祥斌副会长,还有飘着花白胡须的华纪梅老先生,以及接待员华敏,把我们一行迎了进去。一会儿,年轻热情的华宇宁也赶了过来,村里安排他全程负责岳父的活动陪伴。

十年前,岳父率全家第一次来华家村寻根探祖,在族谱上找到了他自己父母的名字,明确了福建上杭蛟洋华家村为江西万年石镇华氏之祖地,那时的华家村很是破败,远不如新农村建设中的赣南乡村;六年前,为编撰万年石镇华氏族谱,岳父偕我第二次来到华家村,彼时的华家村开始嬗变,破旧的屋丛中也即有新楼出现,但仍不如苏区振兴优惠政策庇护下的赣南乡村;此回,岳父岳母率全家第三次来到华家村,参加蛟洋第一次二世祖华九郎公公祭大典活动,当下的蛟洋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几乎不见毛坯房,替而代之的是新楼耸秀,我们认识的华宇林的伯伯的两个儿子家都建了新楼,上一次在上杭接待过我们的华彩勤建的新楼最是漂亮,气势之大让江西来的宗亲们大为赞叹。

六年前的华家村,华氏宗祠处于濒临崩塌状态。这回再见华家村,一座全新的祠堂与一座在旧的基础上修缮一新的老祠堂毗邻而起,引得赣南来的宗亲们纷纷摄影留念,这是祖根之祠呵。在华家村最令人欣赏的人与物各有一件,人乃华岩,清代著名的画家,少年天才,画作被国内外诸多收藏;物乃古银杏,在村中心有一棵1200年银杏树,高树百丈,阔若操场,径围五六人或也抱不来,雄银杏笔直轩昂,直插云霄,雌银杏丰干肥枝,满树缀满白果,村里人说早年白果大如枣子,现如今瘦了一半。返回华家小学,已近黄昏,灯光亮了起来,把整个操场照亮。操场中央今天摆了三十桌酒席,接待从外省远道赶来的各路宗亲。听说,明天会有一百二十桌酒席,那将是怎样一个盛大的场景啊。天下华家是一家,何况是在老祖地,血浓于水呵。

千年银杏树

十月二日,九郎公公祭活动正式日。九郎公坟莹祖山在大山深处,道路崎岖。随百余辆车载着的千余华氏后裔往九郎公祖坟逶迤而去,场景蔚为大观。

当年,奉父亲九郎公之命,从姑田迁徙来上杭的九郎公第五子,选择在了一片层山峻岭中开基。这片山峦之地,森林茂密,溪泉长流,五座石峰直插天汉,在云霄中被雾岚缠绕,时隐时现,飘缈若仙境。而就在这宛若仙境的山峦的中间峰上,中开一草坪,坪上有阁,仙境生阁于峦中,是为仙阁峦。仙阁,实乃九郎公居所也。居之右边有山谷中有淙淙泉水,流入舍畔,汇入半月形池中,营造出一盈风水一池风景。居之正面,前庭开阔,远处层峦数叠,四野林木箐华,是一个风水极佳之地。九郎公仙逝后,后人将其居住处改为祠堂,是为最早的华九郎公祠,直至上世纪一九六0年,一场山火将祠堂化为灰烬。现如今只剩残砖断石旧墩,予以人无限遐想。此次,蛟洋华氏组织的九郎公公祭活动,既祭祖,也是会聚天下九郎公后裔,共商重建九郎公祠大计。在老祠废墟,来自全国各地的宗亲代表听过松年会长的情况介绍后,纷纷表态要凝心聚力,集全国九郎公后裔之力,让九郎公祠重新耸立。我的岳父则更为用心,当场提出一个富有高度的建设性意见,那就是将建九郎公祠调整为建华成将军庙。他认为:九郎公衍数十万子孙,造福人类,乃华氏骄傲;九郎公抗金有功,擢升将军,镇守闽粤,福祉一方,施德于地方,堪称地方神衹。九郎公华成将军的功德已具备神的威力,足以庇佑族裔与一方百姓,若将建宗族之祠调整为建将军庙,则将华成公从宗族人物升华为一方共尊的神灵,由一族之尊提高为一方共拜的先贤,意义更为高远。他认为华成将军庙的建成,不仅有益九郎公后裔,更有益于一方百姓。令人欣慰的是,岳父的建议次日即得到了蛟洋松年会长的肯定与答复。如此甚幸,仙阁峦必将再度成为一片热土。

记得那日在去仙阁峦的坎坷山路上,触目所见尽是竹子,千百万棵,迤逦成景,蔚为大观,我脱口而出:九郎公一支衍一二十万后裔,不正如这仙阁峦的竹,山上有多少竹,就有多少个华氏子孙呵。岳父说:这个比喻好,竹生千万,族衍九州!

兴周先生与夫人肖龙英女士

也正在九郎公祠废址的正下方,直线不过两三百米,便是九郎公古墓。华家村的宗亲说,全国各地都有风水先生来勘踏过,无不欣赏这两处风水佳境。特别是九郎公墓,背靠大山,前瞻远方,左右相扶,被方家描述为形似展翅护卵的天鹅。每年清明、冬至,华家村的宗亲们都不辞辛苦来这里祭祖敬宗。当年华氏祖先从仙阁峦迁往蛟洋时,买山置田送屋,请张氏守山守墓,直至建国初。现如今,张氏也从一家繁衍成一族,近年才从山巅迁往山脚下,一段八百年真情守护的故事才告结束。

今年,适逢全国华氏宗亲联谊会在无锡荡口成立,做为江南人口最众之京一郎公系华氏后裔觉得很有必要祭祀共同的祖先九郎公华成。便是在这一动机促动下,蛟洋华氏发起了为闽杭华氏二世祖华九郎公公祭大典及华九郎公祠重建倡仪活动。于是,光天化日之下,千余人乘百余辆车从蛟洋出发。绕着蜿蜒山道,掠过无边竹林,至仙阁峦脚下,除少数几辆越野车直登墓地,其它人众全部徒步攀山祭祖。

九时十五分,待大队人马上得山来,顿时仙阁峦成为人海,大山沸腾了起来!一时间,炮鸣不止,香烟缭绕,鞭炮如炸,竹海作和,来自福建、江西、浙江、广西、台湾等全国各地的千余名九郎公后裔,在仙阁峦九郎公古墓前齐齐跪拜、行礼,歌颂祖宗功德,彰显先贤智慧,寄托后人崇敬,抒发未来祈愿。一时间,山林共鸣,天地呈祥。

时值深秋,天气却炎如盛夏,似乎是在迎合华氏族人的热情一般。此时,华氏族裔的一支,因九郎公而会聚在一座山一个点位上,正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这种力量因为有着相同的血缘因子而血脉贲张,足以让山撼动,让天躁热,让人激奋。(文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