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百科 > 历史 > 正文

​鸡鸣狗盗讲的是什么故事?与孟尝君田文有何关系?

2023-12-25 23:40 来源:网络 点击:

鸡鸣狗盗讲的是什么故事?与孟尝君田文有何关系?

孟尝君原名田文,战国四公子之一。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很多成语典故都源自春秋战国时期,比如鸡鸣狗盗这一成语典故,就和战国四君子之一的孟尝君存在直接的关系。鸡鸣狗盗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司马迁在《史记·孟尝君列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齐国孟尝君出使秦国,没想到被秦昭襄王扣留,在孟尝君表示不愿意为秦国效力后,秦昭襄王决定处死孟尝君。

在此背景下,孟尝君的一个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秦昭襄王的小妾,以此为孟尝君说情,从而放过他。孟尝君逃到秦国函谷关的时候,秦昭襄王又派人追捕,于是灵位一位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从而骗函谷关的将士开门,进而成功帮助孟尝君逃回齐国。不过,就鸡鸣狗盗之后,孟尝君的结局如何,老师和课本几乎都没有告诉我们。

首先,根据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孟尝君过赵,赵平原君客之。赵人闻孟尝君贤,出观之,皆笑曰:“始以薛公为魁然也,今视之,乃眇小丈夫耳。”孟尝君闻之,怒。客与俱者下,斫击杀数百人,遂灭一县以去。”孟尝君一行从秦国逃出后,路过赵国。彼时,赵国平原君就厚待了孟尝君。并且,孟尝君因为名气比较大,就和现在的流量明星差不多,所以很多人就来围观。

因为人群中有人嘲笑孟尝君的身高矮小,孟尝君非常愤怒,于是带着手下斩杀了数百人,甚至消灭了一个县,这才回到了齐国。《史记》:“齐湣王不自得,以其遣孟尝君。孟尝君至,则以为齐相,任政。”回到齐国后,因为孟尝君差点被秦昭襄王所杀,齐湣王自然过意不去,于是让孟尝君担任齐国的宰相。

在成为齐国宰相后,睚眦必报的孟尝君,自然想着如何报复秦国。孟尝君,本名田文,从姓氏就可以发现,田文出自田氏齐国的宗室。孟尝君是齐威王田因齐之孙,齐宣王田辟疆之侄。因封袭其父爵于薛(今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和张汪镇),又称薛公,号孟尝君。

在战国时期,孟尝君依仗父亲留下的丰厚资产,在封地薛邑广招各国人才,门下有食客数千。正是因为门下拥有数千人的食客,在被秦昭襄王扣留期间,这些食客因为“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于是宁愿“鸡鸣狗盗”,也要帮助孟尝君从秦国逃脱。在回到齐国,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下的宰相后,孟尝君联合韩国、魏国,发起了第二次函谷关之战。

公元前298年,孟尝君率领齐、韩、魏三国之兵,进攻秦国的重镇函谷关。在第一次函谷关之战中,秦国重创了山东六国。不过在第二次函谷关之战中,齐国、韩国、魏国配合默契,加上此战又有齐国名将匡章实际指挥。所以,到了公元前296年,三国大军终于攻破了秦国函谷关。

这让秦昭襄王都为之恐惧,于是,秦国主动向齐国求和,还以山西临汾之西南的武遂还给韩国,今风陵渡所在之地的封陵还给魏国。由此,就秦昭襄王来说,为扣留孟尝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而伴随着第二次函谷关之战的胜利,孟尝君在齐国的声望与日俱增,甚至达到了功高震主的地步。

最后,在感受到孟尝君的威胁后,尤其是孟尝君不仅威望颇高,还拥有封地和数千门客,这让齐湣王非常忌惮。在此基础上,因为齐湣王的猜忌和打压,孟尝君为求自保,只能逃出齐国,来到了魏国。因为仰慕孟尝君的名声,魏昭王让孟尝君担任魏国的宰相。公元前284年,孟尝君作为魏国的宰相,参与策划了五国伐齐,也即联合燕国、赵国、韩国、秦国来讨伐齐国。在五国伐齐后,不仅齐湣王被杀,连齐国也饱受重创。在此之后,孟尝君以自己的封地薛邑作为基础,在齐国和魏国之间保持中立。

但是,让孟尝君没有想到的是,在他去世后,齐国、魏国两国派兵,瓜分了他的封地薛邑。至于孟尝君的后人,参与秦朝末年的起义,并在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时改为薛姓。由此,在鸡鸣狗盗后,孟尝君的经历实在太复杂了。因此,孟尝君的结局如何,老师和课本几乎都没有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