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百科 > 历史 > 正文

​「历史上的今天」梅贻琦 所谓大学者 非谓有大楼之谓也 有大师之谓也

2024-10-25 14:28 来源:网络 点击:

「历史上的今天」梅贻琦 所谓大学者 非谓有大楼之谓也 有大师之谓也

梅贻琦

1962年5月19日,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梅贻琦病逝于台北。

梅贻琦(1889年12月29日-1962年5月19日),字月涵,祖籍江苏武进,祖先于明成祖时由江南迁居北京,后于天津落籍,为梅曾臣长子,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

1931年—1948年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清华大学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校长。抗日战争时,清华与北大、南开三校合并为西南联合大学,梅暂时以校务委员会常委兼主席身份主持校务。

与同事合影

他开创了清华大学的黄金时代,主导了西南联大的教育奇迹,使中国的高等教育昂然跻身世界先进水平。梅贻琦出任清华校长期间,奠定了清华的校格,为清华大学做出了不可泯灭的贡献。期间,对师资人才进行严格遴选和延聘,推行一种集体领导的制度。

1939年,梅贻琦全家在昆明

梅贻琦晚年居住在美国和台湾,梅贻琦于1955年由美去台湾,用清华基金筹办"清华原子科学研究所"(后扩展为新竹清华大学)。1960年5月患病入台大医院疗养。1961年2月奉准辞教育部长,仍兼原子能委员会主任委员。1962年2月当选中研院院士。1962年5月担任国立中央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1962年5月19日病逝于台北。其夫人韩咏华,应周总理之邀,1977年由美国回到北京定居。

梅贻琦个性沉静,寡言、慎言,叶公超用“慢、稳、刚”三个字形容他。“身教重於言教”及“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教育名言为世人推崇。梅校长对清华大学的成长贡献巨大,受到所有清华人的崇敬。被誉为“清华永远的校长”。他与叶企孙、潘光旦、陈寅恪一起被列为清华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

梅贻琦去世后,葬于台湾清华大学校园内,取名为“梅园”,园内有校友集资兴建的花木,曰“梅林”。梅贻琦纪念奖章成为台湾清华大学毕业生的最高荣誉。

2022年5月19日,是两岸清华大学梅贻琦校长逝世60周年纪念日。台湾清华大学为纪念梅贻琦校长逝世60周年,由通识教育中心策划一系列以“梅校长与清华故事”为题之讲座活动,缅怀梅贻琦校长对清华的贡献。